第201章 工厂协同分工(2 / 2)

也会极大的促进技术的进步。

之前朱君洛并没有刻意的引导这种工厂之间的协作分工。

但是现在居然能够自发的出现在这里。

这让朱君洛感到十分高兴。

朱君洛当即在大朝会上将这种工厂之间的协同分工模式提了出来。

让各部门大力推广。

这样便能极大的释放出更多的生产力。

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

而在这其中,无论是工人之间的分工协同。

还是工厂之间的分工协同。

有一件事情至关重要。

那就是标准化的实行。

由于朱君洛很早便在龙城推广标准化。

所以才能在各工厂顺利实行工人的分工协同。

从而完成流水线作业。

但是现在,如果要推大力推广工厂之间的分工协同。

以前的标准化制度就显得相对简单。

工人之间的分工协同所需要的标准化。

只需要对度量衡和产品的检验标准进行标准化规定。

而工厂之间的标准化分工协同。

仅仅只有度量衡和产品的检验标准。

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对工厂的生产流程以及管理流程进行细化。

制定严格的标准。

形成一整套的质量体系标准。

这样才能够保证各工厂之间。

生产出的零部件保持合格的质量标准。

否则的话,工厂之间的分工协同会因为生产体系的不同。

或管理体系的偏差。

导致各个生产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会有微小的偏差。

虽然这种微小的偏差在产品单独使用的时候。

影响并不大。

但是如果每个工厂生产出的产品。

都有这样微小的偏差。

再由这些许多有微小偏差的零部件组装成最终的产品后。

这许许多多微小偏差的产品零部件结合在一起。

积少成多,便会使得最终组装成的成品。

产生极大的偏差。

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

这样生产出的成品质量,反而还不如完全由一个工厂单独生产出来的产品可靠。

所以这项标准的制定。

将直接影响到将来,各个工厂之间分工协同是否能够顺利的推广。

朱君洛将质量体系标准的制定,和工厂分工协同的关系说出来后。

在场的各部官员都深以为是。

虽然现在工厂分工协同,生产出的产品还都是一些简单的产品。

即使产生一些微小的偏差。

但由于其结构简单,组成的零部件较少。

其弊端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但工业部的吴天放和军工厂的范思聪。

对此深有体会。

因为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中。

有一大部分是机械和火枪火炮等机构复杂,零部件较多的产品。

所以他们为了保证最终生产出的机械和枪械火炮质量合格可靠。

只能通过在工业部和军工厂内部制定严格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标准。

才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保持较低的劣品率。

所以他们对此深有感触。

朱君洛提出质量生产体系的建议后。

吴天放和范世聪第一个赞成。

最后,集体商议由工业部和科技部牵头。

军工厂,钢铁厂等一系列大型工厂配合。

共同制定工厂的质量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