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垦荒(1 / 2)

所有来到大员城的人都被登记了个人信息。

其中包括每个人的姓名、籍贯、家庭情况、三代以内亲属的信息等。

最重要的是将每个人的技能和长项也进行了登记,并分类进行汇总。

以备有需要时可以快速招募。

在大员城也按照龙城的管理框架组建了各个部门。

由随行的各司人员负责这些部门。

这里现在有两百万人口,人力资源比起龙城来极为充沛。

朱君洛召集各部门将一条条政令下达。

按着龙城基建的模式展开了浩大的工程。

但是规模要比龙城还要庞大。

首先就是开垦农田。

近两百万人口中,除去各种工匠和老弱,还有近一百多万壮年劳动力。

在台湾岛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垦荒运动。

经过测量,整个岛上可以开垦的荒地至少在一千万亩以上。

但是很多地方开垦十分困难,只能分批来开荒。

先从容易开垦的地方入手。

第一批计划垦荒三百万亩,将整个岛上由东北至西南一线的土地进行开垦。

这样就基本将大员城和淡水城连成了一片。

一百多万人全部分散至划定的区域进行开荒。

将一百多万人按原籍分成了县、乡、里、甲。

五十人为一甲,五百人为一里,五千人为一乡、五万人为一县。

开垦出来的土地全部收为公有。

但所有参与开垦土地的百姓都将获得功券。

可以用得到的功券兑换相应的土地。

土地开垦完成后,会由民政部门组织拍卖。

百姓们可以用手中的功券参与拍卖。

上好的良田自然价格会高,但一些普通的农田价格则会低很多。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土地。

每个县、乡、里、甲都分配到相应的区域。

这些区域今后就将按各县、乡、里、甲命名。

除了开垦农田这一项头等大事,还有道路和水利也紧锣密鼓地开始建设。

道路的修建和农田开垦、水利建设同步开始。

这样能够一步到位,避免人力的浪费。

先将大员城和淡水城之间的道路打通。

这将成为将来的主干道,所以这条路的宽度达到了十米,两侧则保留了大量的林木。

在主干道之外还修建了通向周边的支线道路。

整个岛上进入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建设。

除此之外,还在原来荷兰留下的工厂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钢铁厂、采矿场、木材加工厂、机械厂等一批工厂都开始了扩建。

而在这些工厂之间都修建了大量的轨道,以便于各种重型货物和机械的运输。

有了龙城建设轨道的丰富经验,这里的轨道建造更加快速。

开垦荒地砍伐下来的树木被运往各地,用作工厂和轨道的建造。

大约有二十多万工人参与到这些工厂的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