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臣知情。父王为表达和平诚意,特让外臣留在京都,跟随皇帝学习治国之道。吐蕃地处高原,土地贫瘠。即便如此,西方之敌,依旧觊觎吐蕃疆土,边关屡遭强敌袭扰。反观我吐蕃东边,虽与汉朝接壤,十余年却相安无事。父王感激汉帝仁德,故愿归属汉朝称臣,成为大汉属地,只求永盛皇帝,护佑吐蕃周全。”
查尔瓒说的这些,在国书内也提到了,秦狄只是想在亲口确认一下。
正如他所说,汉朝与吐蕃,多年来确实相安无事,甚至连商贾往来都少之又少。吐蕃地处高原,地势又极为险峻,汉人商贾,极少会有人前往吐蕃。无利可图是一方面,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高原反应。钱挣不到,甚至还会丢了性命,得不偿失。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亲耳听到他的回答,想必早已兴奋不已。秦狄则不然,心中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在他看来,不是自己打下来的疆土,终究还是有些不牢靠。
心中所想,嘴上自然不能说出。人家已经主动示好,自己岂能推脱。就好比有人将饭菜送到嘴边,只需要张张嘴就可以了。
“呵呵,吐蕃既然想附属于大汉,朕自然欢迎。成为我朝属地,护佑子民乃是理所当然。除此之外,你父王是不是还有其他要求呢?不妨都说说吧!”
秦狄不傻,他相信吐蕃国王自然也不傻。仅凭这一点就归属于汉朝,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永盛皇帝明鉴,父王希望可免去吐蕃的进贡,同时请汉朝派兵进驻吐蕃,共同对抗西方来犯之敌。”说到这里,查尔瓒停顿一下,继续说道:“如果可能的话,还希望皇帝陛下可以援助吐蕃国一些物资,拯救国内百姓。”
秦狄看向查尔瓒,等他继续说下去的时候,他却闭起了嘴巴:“只有这些?”
“是的。”
得到他的肯定回答,秦狄稍有错愕。说句心里话,吐蕃的这些条件,并不过分。这种主动请求附属称臣的国家,与被打下来的附属国不同。战败称臣,是迫于无奈,不想被灭国,又打不过,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用称臣纳贡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国家。当然,他们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人是真的为了百姓,也有人是贪恋富贵。
吐蕃则与他们不同,主动称臣,免去进贡之礼,也算是对对方的一种认可和奖赏。
秦狄:“既然吐蕃如此有诚意,你们的条件,朕都允了。上元节后,朕会亲派使团前往吐蕃,商谈归属详情。你以为如何?”
查尔瓒:“外臣带吐蕃一族,谢永盛皇帝恩德。”
秦狄:“先别忙着谢恩,你且与朕说说,现在吐蕃境内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