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天华在前冲杀,身边一名兵士紧随其后,手中举着一杆长枪,枪头上挑着的正是他们的主帅,呼尔哈特的项上人头。
本就无心恋战的兵士看到主帅的人头被挑在半空,傻子都知道发生了什么,顷刻间无心再战。在恐惧与弩箭的双重压迫下,有人放弃抵抗,有人四散奔逃。
归降者如何处置,不必多说,后面自然有人负责。窦天华带领着麾下骑兵,继续追击,直逼敌军大营。
他们抵达这里时,军中其他主帅早已得知了呼尔哈特阵亡的消息。按照军中制度,主帅一死,军中指挥权自然就按照军职大小依次接手。
即便有这套方案,军中其他主帅们依旧吵得不可开交。原因很简单,呼尔哈特麾下共有五名副将,他前往泗水城时带走一人。军中四名副将属于同一级别,且来自不同国家。最后的指挥权落在谁的手中,自然成为了他们争论的缘由。
更令人头疼的是,四人想法不同。有人主张力战汉军,为呼尔哈特报仇。有人主张暂避其锋芒,避免在汉军士气正盛时与之交战。
夜幕沉降,他们还在帅帐争论的喋喋不休时,窦天华带领的大军已经抵达营外。
他们不是来叫阵,而是突袭,不需要有语言上的交流,朝着军营冲杀而来。
军中主帅虽然没有争论出个结果,负责防守军营的将帅已经果断作出决策。不得不说,防守军营的主帅是个狠人儿。
得知的汉军骑兵来袭,当即下令兵士关闭营门。对那些溃逃而回尚未进入军营的兵士,没有丝毫怜悯,全都拦在营外。
几千弓箭手快速布防,不管是敌是友,朝着远处的骑兵就是一波接一波的箭雨。
看到这一幕,窦天华急忙拽紧手中马缰。
“停止前进!”
口中一声高喝,战马长嘶一声,速度放慢,最后一个急刹,总算停了下来。
“停止前进~~~”
窦天华的命令一波接一波的向后面传达过去,兵士闻言,纷纷紧拽缰绳,战马有惊无险的停了下来。
他们此刻距离敌军大营还有差不多三里的距离,前面半里之处,就是敌军溃逃回的骑兵。
眼看就要抵达军营,远远就看到军营的两扇粗木大门被关闭,硬生生的将他们阻拦在外,成为了他们回家的一道屏障。
最憋屈的当属最前面的兵士,一只脚都已经踏了进去,硬是在守门兵士的长枪威逼下,退了回来。
身后有敌兵追击,非常时期使用些非常手段无可厚非,他们也可以理解。不让回军营那就转身死战呗,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援兵就会出来。
万万没想到,还没来得及转身,军营内的箭雨腾空而起,密密麻麻的朝着远处的骑兵飞射而来。
羽箭的射程,并不像是电视里演的那样,隔着三五里就能万箭齐发,覆盖全城。那是为了给观众营造视觉冲击,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寻常羽箭的射程,最大的极限,落点射程也就能抵达百丈,那种程度的杀伤力微乎其微,反应稍微快点,徒手接箭没有任何难度。一丈三米多点。百丈就算三百五十米,尚不足一里之远。这么说吧,军营两地之内,全都是他们溃逃而回的兵士,四五千人。
羽箭覆盖的范围,汉军还没有抵达!!!
看到军中的羽箭铺天盖地的朝自己袭来,溃逃而回的兵士纷纷翻身下马,曾经陪同他们征战的战马,此刻成为了护命的掩体。
如果说之前关闭营门可以理解,那现在的自相残杀,在他们看来,已经变成了是他国在借机消耗契丹的实力。
前去支援呼尔哈特的这些人,全都来自契丹。可能也是因为呼尔哈特担任主帅的原因,这些兵士在军中多有骄横。自诩高人一等,对他国的军士根本就不屑一顾。
很显然,此刻他们的心中已经认定,军中射出的弩箭,并不是为了击杀汉军,就是在伺机报复。
虽然是溃逃而回,也有能主事的将军。被营门阻挡,已经够恼火的了。现在看到自己的兵士被他们射杀而亡,怒不可遏。汉军都没能将他们杀死,好不容易逃回来,却死在所谓的自己人手中,换做是谁也咽不下这口恶气。
横竖都是死,临死之前也要先将这口恶气出了!想到这些,几名契丹将帅彻底怒了。当即朝着营门冲了过去,同时鼓动聚集在营外的兵士,杀入军中。
四五千人,也不是个小数目,只要齐心合力,突破营门没有太大难度。最主要的还是营内兵士,并没有将他们视作真正的敌人。守将本想利用他们组成第一道防线,先将汉军抵挡在外,自己也好做准备。没想到他们却如此大胆,敢朝着军营冲杀。
远处的窦天华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乱呼呼的呼喊声传来,他并未急着冲杀,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