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三请军师2(1 / 2)

明月清风剑 两只小猫 2158 字 10个月前

朱元璋想起来了,当年周颠和尚和他签下协议,把南北雁荡山送给周颠的事,他才深深佩服周颠和尚的先见之明。好在他朱元璋现在有的是土地、山川、河流,也不在乎一两座山峰,拿去就拿去吧,做人也不能太小气。朱元璋笑着说道:“两位师叔,我朱元璋做事从来不赖账,给了的东西是不能要回去的。请教两位师叔,南北雁荡山在什么地方?”

周颠和尚说道:“就在青田县以东。总的来说,你得到了人才,我们二人只得了两座山,还是你合算,我和牛鼻子老道都商量好了,他们道教占北雁荡山,我们佛教占南雁荡山,我们井水不犯河水。现在浙江基本上是你的地盘,处州归你朱元璋所有,我们的协议自然就生效了。哎,元璋,我们不远千里来看你,你只顾和我们说话,我们都有些饿了,你不会只用话来招待我们吧?”

元璋笑着说:“师叔,我们有好几年没见面,真有说不完的话,所以忘记了时间。我再穷也不至于叫二位师叔在应天府来饿肚子。走,我从今天起也斋戒三天,正好陪二位师叔。”

“为什么要斋戒三天?”张中道人问。

“这是表示我聘请刘伯温的诚意。”朱元璋边向内堂走边说。

周颠和尚道:“只要心诚就行了,其实斋戒不斋戒都无所谓。不过,我有言在先,如果请来了必须言听计从,虚心听取人家的意见,必须委以重任,加以重用。凡事多听听他的意见、主张。不能请来之后,虚设其位,把人家束之高阁,要有职有权,不然就是浪费人才。”

朱元璋说道:“那是自然。”

周颠和尚继续说道:“还有一点你一定记住,在你功成名就之时,去留随他,那时他也是头老驴了,也不能再给你拉磨了,你不可以卸磨杀驴,一切听其自然,佛、道教最讲一个缘字,一切随缘吧!”

“师叔,看你说的,我是那种人吗?”朱元璋说道。

“我这个人最不相信别人的诺言,不过你要清楚地记住,很多事作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不信我们可以走着瞧。这个人的脑袋瓜子是不一般的灵,我就谈这些。你记住就是了。该说的我都说了,任何一件事,善始不如善终。”

五十天以后,朱元璋安排好李善长、徐达守应天,自己带上许瑗、孙炎和几个武将带上聘礼、聘书来到处州,由胡大海、耿再兴陪同一起来到南田刘伯温家。

家童来报朱元璋来访,刘伯温早有准备,令家童:“有请。”

朱元璋将所有从人留地门外,只身入内,家童把朱元璋引到客厅前,说道:“请进!”

朱元璋进入客厅,刘伯温起身相迎,二人分宾主坐下,饮茶毕朱元璋说道:“闻先生老母仙逝,元璋因公务繁忙,未能亲来凭吊,深表欠意。尤其下人失礼,请先生多多见谅。”

“因母亲辞世,感谢主公千里凭吊,金、处二州的胡、耿二将军及各知县前来吊唁,叫刘基实在不敢当,故我今天特向吴国公表示谢意。”刘伯温说道。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元璋回答道。

刘伯温说道:“我乃一山野村夫,多蒙错爱,使刘基深感诚惶诚恐。”

朱元璋道:“久闻先生大名,如春雷灌耳,恨不得早日相见,聆听先生教诲。怎奈关山阻隔,形势变幻莫测,故直到今日才得见先生。元璋此来,诚心请先生出山,使元璋早晚能听教诲。望先生能以天下苍生为念,移玉趾于金陵。”

“基愿闻主公之宏图。”刘伯温说道。

朱元璋说道:“当今朝廷腐败,元祚将倾,群难集起,连年战乱不断,百姓危如累卵,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元璋出身寒微,深知苍生之苦,凡我有志中华男儿,当奋起驱逐鞑虏,才能拯救我民族之复兴,解百姓于倒悬。元璋愿诚请天下有识之士,一起奋斗,共图大业。故尔请先生出山,一展生平之所学,为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刘伯温听了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关于当前形势及吴国公今后有何打算,愿闻其详。”

朱元璋听了说道:“现我生活于夹缝之中,虽有金陵为中心的四十余州郡,但四周俱是强敌,使我常年东西两面作战,深感疲惫,故特请先生为我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