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全场灯光暗了下来。
仍然是一束光。
照在林深身。
这光并不强烈,只是让人能够看到歌手的脸。
于是那一种孤独感,瞬间便是扑面而来。
然后又自林深的背后。
另一束光打了过来。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逆光。
逆光里,林深的脸,似乎看不见了。
一种背对着什么,在与什么离别的场景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随后,前奏响起。
钢琴独奏的声音。
舒缓。
低沉中,又带着几个扬的音。
一下子,就抓住了听众的耳朵。
随后,林深开口了。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记忆中你青涩的脸…”
“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一天……”
他一开口,全场观众立马就不淡定了。
一个个是目瞪口呆。
傻了眼地,看着舞台中央的林深。
暗处的方辉,也是差点脱口而出:“什么鬼!”
洛行歌嘴巴张大:“什么情况?”
其他导演,包括导师的助理,也是一个个茫然。
总控制室。
沈俐刚刚正好在喝水。
差点一口水喷了出去。
“这是林深?”
她不敢相信地看着画面里的林深。
“只怕是的。”吴大群说道。
“但是林深的声音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沈俐皱着眉头:“大鱼里,那种清澈的,雌雄莫辨的声音呢?”
“怎么突然来了一个,有点像是中年大叔的声音?”
吴大群说道:“也不至于是中年大叔吧?只是听着有些沧桑而已。”
“也许,这只是为了他的这首歌服务呢?”
“但愿吧。”
沈俐摇摇头,闭目一听,一脸无奈:“似乎,这声音真有点头。”
“确实是这样的……”
……
登台前一天,林深拿到了这一次要唱的歌。
《那些年》。
拿到歌时,第一时间,他就想到了这首歌的两个版本。
第一个,自然就是胡下的版本。
胡下的声音干净清澈,跟电影的青春气息,最为贴切。
他的演唱。
平缓中带着执拗。
激昂处藏着无奈。
聆听中,带着淡淡的忧伤。
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青春的味道。
而第二个印象深刻的版本,就是阚利文的版本。
这一版,唱出了沧桑,和老男人的苍凉。
考虑到这一次任务,要是让听者潸然泪下。
林深觉得,胡下的版本,如果没有电影的加持,可能不太好能达到让人潸然泪下的效果。
而阚利文的版本,那嗓音自动加持了故事感。
一听就头。
一听,就能把听众拉回到那些年。
总之。
林深在地球,听这首歌。
胡下的版本,需要配着电影的画面,才会有一点点感动。
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许能流下一两滴眼睛。
但是阚利文的版本。
从第一句词开始。
阚利文的歌声似乎变成了背景音乐。
而听歌的他的脑海中,浮现的全部是大学里的时光。
那些错过的人。
那些,错过的爱情。
于是林深丝毫没有犹豫地,选择了阚利文的版本。
而且这么做还有一个理由。
就在是《大鱼》之后。
虽然喜爱者很多。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因为不男不女的唱腔。
而排斥他。
谩骂他。
如果用胡下版本。
跟《大鱼》的声音有些差异。
一个是干净空灵,一个是干净清澈。
但是并不大。
于是,林深决定来一个近乎180度的转变。
从大鱼那种干净空灵的声音。
变成沧桑成熟的声音。
以此告诉所有人。
唱《大鱼》,用那种声音,只是为了服务这首歌,以表现出这首歌的精髓而已!
……
而此刻。
看着眼前观众们,以及导师们的反应。
林深知道,他的第一步,成功了。
他继续唱下去。
“桌垫下的老照片…”
“无数回忆连结…”
“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后的约…”
仍然是充满故事的声音。
有一种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的成熟和沧桑。
唱法,带着一种类似是念字式的唱法。
给人讲故事的感觉。
罗宗佑连连点头。
他就是念字式唱法的代表人物。
这么唱,歌声的故事感能加强许多。
这种唱法的基础,一是词和曲必须相当融合。
二是,歌手的声音里,要有故事感。
否则的话,就把握不住,弄巧成拙。
林深做的就很漂亮。
词曲是高度融合的。
三拍琴音,就像在说话一样,在跟我们诉说着往事。
而林深特意变了的嗓音,同样充满故事。
他继续唱着。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呆呆地站在镜子前…”
“笨拙系红色领带的结…”
“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穿一身帅气西装…”
“等会儿见你一定比想像美……”
现场观众表示。
已经完全沉浸在林深的歌声中了。
甚至,已经是红了眼眶。
平缓中带着执拗。
激昂处藏着无奈。
浓浓的化不开的忧伤。
还有一点点,淡淡的青春的味道。
没点经历的人,听不出中间的悲伤。
这哪是在唱歌。
这是在讲一个懵懂无知少年的故事!
观众席。
一个三十余岁的男性观众。
在林深唱到“等会儿见你一定比想像美”时。
眼泪止不住地,就流了下来。
而这一幕。
也被业务熟悉的摄像大机,准确无误地抓住。
……
朋友们,给点鲜花支持支持吧!!!
新书跪求鲜花求收藏求月票求打赏!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