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有得必有失(1 / 2)

新纸傀和原先的纸傀无论是操控距离,储存灵气,锋利程度和脆弱程度都大致相当。

也是在三十米范围内活动。

唯一不同的,是因为材质的改变,这种淡紫色纸傀携带有毒性。

如果用这种纸傀攻击小型的猎物,如是金羽鸡,越野兔,可以迅速让猎物受伤部位麻痹。

效果类似她曾经在药铺买过的枯肉麻黄草,但是药效差了很多。

对大型猎物的效果就不大理想,不过这种灵纸在焚烧过后,里头的毒性会挥发出来。

形成毒烟,能让低阶妖兽暂时性的感觉到头晕目眩。

唯一的缺点,是这样狩猎到的妖兽吃起来麻嘴。

但是问题不大,和解毒金珠一起泡水即可解除。

至于那小子吃了这肉怎么办,能怎么办,硬扛吧,她能给的吃就不错了。

打工仔没资格挑三拣四。

如果不是因为养着这个打工仔,她也不用经常外出狩猎。

毕竟除去要供那小子造纸之外,兽肉本身也不能存放太长时间,不然灵气也会流逝得飞快。

于是她也只能每隔几日便外出狩猎,尽量勤奋一些。

她目前补充灵气依靠的乃是从那杏山之中得来的猴儿酒。

但是这般灵酒,她自然是不可能给那小子用的。

一个打工仔他不配。

而妖兽肉就不一样了,杀几只妖兽不影响她绘符。

毕竟在野外遇到危险她还能钻到龟壳里头,画完符之后再继续狩猎,省心得很。

当一个人专心致志去做某一件事时,时间流逝的速度便会显得极快。

而对于方明了来说,一回生,二回熟。

成空将一个蚁巢之中的霾蝶幼虫杀得只剩两只之后,她便将那两只屠牛蚁继续留在蚁巢之中。

然后在其它蚁巢开始了同样的操作。

而有了确定性的目标之后,从捕获妖兽,引诱灵蚁,绘制血纹,屠杀幼虫。

这一过程仅需两三日便可全部做完。

确实只需一月的时间,她便将地图上面所记载的十多个蚁巢一网打尽。

而在这期间,方明了也发觉了些许规律。

那就是霾蝶幼虫之间的个体资质同样是有所差别的。

有的霾蝶幼虫在一处蚁巢之中和其它幼虫享受同样的待遇。

但体型却比其它的霾蝶幼虫大了整整一圈。

而屠牛蚁也会优先听从这些体型较大的霾蝶幼虫安排。

优先将食物供给这些在它们眼中更为强壮的幼蚁。

那一大群小些的幼虫也不可小觑。

只不过当方明了将这些幼虫都杀个干净之后。

那些蚁巢之中个头较大的霾蝶幼虫就当真陷入了没有竞争的优渥环境。

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闷头苦吃,连发出动静吸引工蚁注意都不需要。

这些屠牛蚁就会赶忙将食物送上去。

而方明了对此也是十分满意。

现在她外出已经不用再去探查蚁群,只用抽个时间去其中一个看上一眼。

保证里头的兵蚁仍旧存在,而内里的霾蝶也依旧存活即可。

现在地图上的每个大型蚁巢需要供养的幼虫都仅仅只有一只。

那么多蚁巢,她不信不能生出只二阶霾霜蝶的蛹丹!

只不过在一番清理之后,她还是不禁感叹了一番灵虫进阶的简单。

寻常妖兽想要进阶到二阶,若是没有优越的血脉天资,那怎么说也要活上几百年的岁月。

这才能一口作气,将浑身积攒下来的灵力凝成一股,冲破二级的阻隔。

甚至很多妖兽因为天赋资质的限制,有时终其一生都不能突破一阶的阻碍达到二阶。

但这霾蝶只需要将卵产在朝阳拢黄花上头。

有灵蚁供养便有几率诞生二阶的后代。

而且所需时间仅仅是短短一年,这对于其它妖兽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速度。

妖兽达到二阶相当于生命层次上的一次跃进。

虽然说二阶的灵虫有时候也强大不到哪去就是了。

天地寻常,万物平等。

这大概就是虫类和其它正常妖兽的差别了。

灵虫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更少的灵气让生命跃进,但与此同时比起正常进阶的妖兽。

实力更加弱小,寿命也更加短暂,这大概就是有得必有失了。

白驹过隙,待到灵田里头的禾苗灌浆抽穗。

平静又温和的稻花香气顿时就传遍了整个黄羊谷。

这是一种让人一闻就感觉心绪都柔和舒畅起来的香气。

也不外乎诸多古代文人墨客如今老旧糕铺总是用稻花香这一词汇了。

比起其它的谷物,如是小麦高粱之类的粮食。

水稻这会在这即将成熟之际爆发出的馥郁芬芳。

总是让人未曾入口就已经能预想到其香甜滋味。

大多植物在开花之时,总会将花枝高高顶起。

于是金黄的谷穗也挺直了腰杆,垂首在水田中央。

书中形容稻田成熟的景象总是金黄一片,但事实上除去那顶端的谷穗之外。

田里的大多禾苗虽也有叶黄之处,但大多仍旧是带着一番青绿,在底部与金叶交错生辉

这样的景象总是让人忍不住的心生好感。

在她幼年时期,也曾在外祖家中待过一些时日。

那时新米一熟,家中便会迫不及待的蒸起一锅热饭。

这刚从田间地头打下去壳的大米在锅中,仅仅是清水蒸煮。

所散发出来的香气就能传遍整个屋中,叫每一个人都闻到那喷香的气息。

即便是一口菜不吃,这样的米饭也能叫人心满意足的吃下一整碗。

当然了,这是因为刚脱壳的新米内里芳香物质还没挥散太多。

于是才能有这般让人感觉惊奇的浓郁香气。

而随着时间推移,稻米之中的芬芳物质便会挥发得愈发得快。

即便是密封的再好,也无法阻止这种趋势的来临。

故此这新米的价格总归是要比陈米高了许多。

然而几乎除去收获的农人之外,能实际尝到这般新米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