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醒来(2 / 2)

修士尸体乃是最优质的肥料,埋在土地之中久而久之。

逸散的灵气就有可能让周围的草木进阶灵草。

药圃周围凸起的土坑之中,就掩埋了诸多的尸体。

哗————

嘈杂绵密的水滴砸在草叶水田中,惹得药圃之中的曲殷不禁投去了视线。

那里,是黄羊谷中灵田所在的方向。

距离药圃不远的一处平地上,此地远离谷中那方湖水。

于是谷中之人只能远远挖了一道沟渠,将水源引来此地。

而就在此刻,半亩灵田被云层笼罩,连绵的云层落下了一片阴影。

曲殷有些怔然的看着这一幕场景景象,他不是没见过有人用出过化雨术。

但是谷中最精通此道的修士所生出来的雨云,最多也不过是方圆十丈这般距离。

且半刻钟左右,化雨术便会随之结束。

而眼前的云层,延伸了足足三十多方丈的距离。

厚重一层直接笼罩了半亩灵田,雨云在空中翻涌着聚拢了周遭水汽。

化为了数十丈的庞然大物,浩然升空。

少年就藏在数十丈开外的树后,眼眸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而在释放这化雨术后,方明了并未停下手上的动作。

而是取出一只玉瓶,便是痛饮其中酒酿,将逝去的灵气尽数补回。

随即又过了半刻钟,她看着天空中翻腾着的雨云。

又是一团浓绿青辉冉冉升起,融入雨云之中。

直将雪云碧染,由似青苍。

风起。

一滴恍若针毫般的细雨自天空之中落下,砸在了萎靡的秧苗之上。

随即一道道细微的声响从天而降,毫不犹豫的便压倾细弱的禾苗。

在水田之中敲出一片片的涟漪扩散,荡起一阵难以停歇的水波。

原本下垂的禾叶润色水光,以极快的速度舒展开来,伸长细叶迎接这天降甘霖。

难以抑制的生机之感逸散周遭,令枯枝逢春,萎叶回泽。

远远看去恍若青雾朦胧,飘然而生。

此刻分明还下着绵绵细雨,水田之中却有野蛙苗鱼,蟋蟀甲虫自叶底钻出。

任由这场灵雨沐浴身躯,水田之中的禾苗随风而舞,开始以一种特殊的频率呼吸。

吸收着这难得的浓郁灵气。

邻近水田的田埂上,有杂草野花以极快的速度破土而出,撕开碎石泥泞。

原本有些焉黄的枯叶都生青泛绿,生出清澈的灵光。

而周遭杂草更是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拔高了身量,芽叶抽长,沐雨开花。

顿时就叫这原本萎靡的水田生机荡漾。

这是高级化雨术结合聚灵诀所生出的威能。

但只有她自己知晓,这一次实验失败了。

一连释放两个法术后,除去丹田之中的灵气耗尽,方明了还觉得颅中有阵痛传来。

让她不禁霎时面色苍白,明眸黯淡。

自从实验出雷雨阵后,她便是对于法术和合一道有了几分兴趣。

但自己的雷雨阵只是将化雨术同电击符一起使用,并非是真的融合了两个法术。

如今在试着将这两个法术结合降下青雨后,她更是觉得识海内的神识都被抽去大半。

比起每日绘符所消耗的神识还要恐怖几分。

很显然,这种组合法术不但要分心多用,结合之时耗去的神识比正常释放法术更大。

虽然面前的灵田此刻仿佛焕然一新,生机勃发。

但是刚刚在将聚灵诀融入化雨术时,方明了就感觉到了其中极强的抗性。

当木属性的灵气注入雨云时的刹那,云层翻滚,好似掀起巨浪一般生出一阵劲风肆虐。

雨云开始如沸水一般开始翻腾。

这让方明了百思不得其解,按照道理来说,这两种法术自己都已经修炼到了高级以上。

那聚灵诀更是修炼到了大圆满的层次,这两个法术所用的水木灵力也并非是水火那般相克。

相反,二者结合在一起还能互相增幅,也算融洽。

但当她想把两个法术结合起来时,却偏偏遇上了困难。

让她有一种手底下原本称心如意的灵力都生出造反之心一般开始不听使唤。

她费了极大的力气才将二者强行压制在一起,释放了这一场青雨。

面前的灵田证实了她的想法,二者互相结合似乎确实是增强了其中威力。

至少她如果将两个法术分别用上两次,也理应没有这种醒目的成效。

二者结合之后似乎产生了一种更为特殊的灵力。

但,雨云之中其实更多的灵力都因为她难以压制散开了。

能有这样的效果证实这种属性结合起来的法术确实威力不凡。

但,却或许不是炼气士可以肆意动用的存在。

或许有一日她修为达至筑基,才能随心组合这般法术。

但也可能是因为她的见识浅薄,对于法术了解也是过于粗糙,于是才生出了这种问题。

释放完了化雨术后,看着这周遭郁郁葱葱的杂草。

方明了打算明天就牵马到此清理一番,这几天那匹灵马可是吃了她不少低阶灵米。

而后看了一眼那挺拔的水田,此刻沐浴青雨后更是生出一种整齐的美感。

细小的鱼儿在水面游动,接住禾叶上头落下的水露。

其实水稻这玩意儿虽然生长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可以在水中长期生存。

说是水生植物也未尝不可,但如果不在水田之中种植,那这玩意儿也是能长起来的。

只不过将水稻种在水田之中,可以十分有效的减少其它的杂草生长。

这样相比于别的谷物,打理起来的优势顿时就大了许多。

光是节省除草的功夫,就能让人感觉比别的作物方便太多。

看着水田之中细小的鱼苗,她不禁想起曾经到处摸鱼的时光。

她曾经看过学校的稻鱼共生系统的实验田,既丰收水稻时收获鱼副产品。

且又可利用游鱼的特性,控制其中的害虫,杂草。

鱼苗排泄,翻动底层泥土时也能促进底层肥质降解,让水稻更好生长。

只不过凡事皆有利弊,这种共生系统虽有优势,却需要严格控制鱼苗的数目,大小。

否则反而会令鱼苗损伤植株根系,导致水稻产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