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苗回了屋子,看了看灶膛里,又添了两根柴进去才回了屋子。
事情其实不少,但是天气太冷了,前几天季邦宁一天到晚忙部队的事情,姜苗就犯懒一直没去县上。
现在有个勤务兵能帮忙,姜苗就想着问问能不能陪她去趟县里,她去把另外一个炕上的油布买回来,还要再买个座钟。
姜苗翻了下被她扔在炕上的铁盒,里面的票证之前季邦宁就整理过了,她也没细看过,现在看看有什么能买的。
姜苗翻看了一遍这些五花八门的票,单单油布都有七八米,显然是专门攒的,座钟的话是需要工业票。
翻到一张缝纫机票的时候姜苗眼睛瞪大了,继续翻下去还有自行车票,还有一张收音机购买券,季邦宁比她想的更能攒,手表早就有了,加上这三张票就凑够这个年代的顶奢三转一响了,就是现在她手里的钱可能不够买这些。
姜苗现在还剩三百多块钱,她看着几张票,将油布和缝纫机放在了必选项里,她是真的受够了用一针一线的缝缝补补了。
自行车现在不急,雪深地滑,姜苗骑车的技术也不算好,近了可以走,远了骑车危险。
座钟和收音机姜苗心里更倾向于收音机,她对这个时代的座钟准确率持怀疑态度,但是收音机就不一样,她记得小时候听广播是有整点半点报时的,而且收音机也能让她多一个了解外界的渠道。
姜苗又将收音机购买券放在了必买的选项里,至于其他,日用品一类的街道上有,少买一点做做样子就行,吃的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