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某一段时间内,黄祖的水师是完全无用的!甚至要是黄祖在北岸下寨的话,自己连水师都能一起端了。而且那时候的邓县,也会因为汉水暴涨变成一座孤城……
自己只要等待着战机的到来就行了,如果没有战机,那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聚兵练兵啊!大不了到时候再杀回宛县就是了,自己有骑兵又熟悉地形,整个南阳的动向都瞒不过自己,有什么好怕的呢?
董嶷带着大军一路急行很快就赶到了朝阳县,距离邓县已经不远了,然后董嶷就没有继续往南走了。他在攻占了朝阳县后,选择了停下来修筑城防,派出骑兵四处召集在南阳南部打游击的府兵,让他们带着粮食来会合。
这让留守邓县的王威一头雾水,立刻将这个情报告诉了黄祖,打算一起商议一下,看看董嶷这家伙是在搞什么名堂,但黄祖也摸不清楚董嶷想做什么,只能提议王威提高警惕加强戒备。
过了几天董嶷依旧没有动静,但黄祖却不得不走了,因为雨季来了,汉水马上会暴涨,这段时间继续停泊在汉水中是很危险的,没人会傻到这时候硬抗洪水。先找个地方避开洪峰,等到水位降下去、流速减缓了再回来才是正理。
黄祖要暂时离开王威觉得能理解,同时他也猜到了董嶷的目的,这家伙就是在等着汉水暴涨的时机呢!汉水暴涨水师必须要暂时退避保全自己的,这样在一段时间里,邓县就得不到水师的援助,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城。而且因为汉水暴涨的原因,董嶷也压根不需要彻底包围邓县,南边是汉水东边是低洼地,这两个方向根本不需要董嶷派兵看着……
想明白这一点后,王威立刻拉住了黄祖,提议让黄祖在北岸下寨安营,这样还能和邓县互为犄角相互照应。而且只要等到汉水溢过两岸,洪水延伸到邓县东侧之后,那水师就能发挥最大作用了!
对于王威的提议,黄祖表示你提议的很好以后不要再提了。什么馊主意啊!在北岸下寨,要是董嶷先跑过来打自己呢?到时候你还敢出城救我吗?至于停泊在东侧那就更扯淡了,自己带的都是大船,要是洪水迅速退去,水师战船不小心搁浅了怎么办?这不就任人宰割了吗?这可是自己最后一点家底了,能不冒险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于是,黄祖不顾王威的劝阻坚持顺流而下,来到了汉水南岸下寨准备暂时躲避洪水的侵袭。
反正在他看来就算邓县是一座孤城,也足够坚守十天左右了吧?等到暴涨都汉水退去,自己马上带着水师回来支援就行了。
黄祖的分析其实也是有道理的,但更关键的是黄祖知道在北岸下寨,自己会成为敌军的重点照顾对象,而要是自己暂时退避,那敌军就会优先攻打邓县,这样一来自己就不用承担最大的压力了。守住了就是自己及时支援的功劳!守不住?怎么可能守不住嘛?区区十天,邓县绝对能守住的!
黄祖走了,留下了惊慌失措的王威带着数千人马守卫邓县。然后随着汉水暴涨,董嶷也来了!
为谨慎起见,董嶷抢先占据了邓县的西侧高地,等到确认了黄祖确实退走,而汉水正式暴涨,水流湍急已经不能行舟之后,董嶷便抓住机会立刻发难了。
通过之前从邓县城中逃出的府兵,董嶷对于邓县的布局,还有附近的地形都了如指掌,加上对邓县城中的兵力有了一定的预估,很快就定下了强攻的决定。打其他军队驻守的城池,强攻肯定是会损失惨重的,但荆州军本身就比较菜,现在守的又是一座孤城,因为黄祖撤离军心士气也都受到了打击。董嶷觉得自己拿下邓县还是手拿把攥的,事到如今也该给这些荆州人见识一下,什么叫精锐了!
哪怕自己带的不是西凉军,哪怕自己的军队数量不多,但也不是这些二流的荆州军能碰瓷的!
董嶷亲自擂鼓助威,郝昭分析出了敌军的防守弱点,悍勇的李利则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在激战了不足两个时辰后邓县便告破了。守城的王威仓惶逃窜,最后死于了乱军之中。
董嶷摧枯拉朽般收复了邓县,随后便留下了郝昭带领了两千人马防守邓县,对他仔细叮嘱了一番后,便又马不停蹄的带着剩下的士卒北上去找敌人了。邓县这个关键据点被收回来了,那这些盘踞在南阳的敌军,就已经是瓮中之鳖了,还是早点送走他们吧!免得他们一直提心吊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