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朝廷下达的封赏,董璜没有拒绝就直接接受了。这又不是加九锡或者封公、封王,用不着自己假惺惺的推辞一番,还是赶紧将这些好处拿到手吧!
相国这个官职就不用说了,假黄钺可比持节强太多了。其实在最开始,假节、持节、使持节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称呼不同罢了,历史上它们真正出现等级差别是要在晋朝之后了。虽然因为董璜在持节后,授予了李傕、徐晃、张辽假节之权,这才有了大小差别,但这更多的是因为董璜的威望要强过这三人所带来的影响罢了,本质上还是没有差别的。
但黄钺就不一样了,它本身就比持节这些要高。钺,指的是大斧,专指杀伐的礼器,也代指行使杀罚的权利。所以“钺”这种权力轻易不会假给他人,只有统治者才配拥有。这也是后世用“假黄钺”,而不用“持黄钺”的原因,因为“持”代指钺的权利被皇帝转移出去,而“假”指持有者不是真的拥有“黄钺(君主)”的权力。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获得了假黄钺,就代表这个人能暂时代替天子行使权力了。至于代替多久,就看黄钺什么时候被收回去了,反正董璜是不打算还的。
并州牧董璜也不打算放弃,他大本营就在晋阳,所以肯定是不能卸任并州牧的。何况不出任并州牧的话,以董璜如今的身份就必须要入朝辅政了,虽然朝廷已经被自己彻底掌控了,入朝辅政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刘协毕竟还是天子,历史上权臣往往另立统治中心,选择对朝廷和傀儡皇帝进行遥控不是没有理由的。
权臣和天子要是长期处于一地,难免会因为争夺权力而发生剧烈冲突,要么如司马昭那般权臣干掉皇帝,要么如元子攸那般皇帝干掉权臣,而这两种情况中,都是董璜想要极力避免的。
而且亲自逼迫欺辱天子啥的,也不是啥好名声,还是交给自己的心腹去做吧!虽然后世难免给自己扣帽子,但那就不是自己能操心的了。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要自己不亲自前往长安,就算激化了和刘协的矛盾,也还有缓和的余地。
至于绛侯的食邑增加到了三万户,这倒不算什么大事,除了让自己的私人收入更多,绛侯国的领地拓展到了绛邑、临汾、闻喜、平阳四县之地之外,就是无形中提升了一下自己的地位了。
毕竟自从大汉建国以来,就数自己的食邑最多了。贾复食邑六县,但他的是食邑数量还真比不上河东的富庶之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万户的食邑压根就不是人臣的规模。
对于董璜来说此次封赏,最重要的其实是承制封拜和都督六州诸军事的权力。
承制封拜是一种特殊制度,指的是君主或皇帝授权给将领或重臣,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替君主进行封赏和任命官员的权力。这种权力通常是在特定情况下才会授予的,例如对外战争、平定内乱或其他重要任务时,以便受命承制封拜的重臣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紧急事务。
当初袁绍打算推举刘虞为帝,被拒绝后还不死心,想让刘虞承制封拜,为反董联盟的诸侯们封候拜将,只是也被刘虞拒绝了,从这里就能看出这项权力有多大了,袁绍都想通过它来获得任命。虽然这狗东西后来自称承制封拜了,但这种伪命怎么可能和董璜这种朝廷的正式任命相提并论呢?
董璜获得这项权力后,说的简单一点的话就是从今以后董璜可以自己给手下的人封侯拜将了,这是朝廷赋予他的合法权力。虽然任命的人依旧归属于汉室,但内心到底向着谁就不一定了,毕竟董璜也不会傻到任命和自己作对的人不是吗?
承制封拜是能让董璜合理合法的培植忠于自己的势力,都督六州诸军事的权力,则是让在自己辞去大将军职位后,依旧能名正言顺的控制治下的所有兵马,就算不做大将军了,兵权还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