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后来竟然无力打到范阳叛军老巢,安禄山史思明死后,他们的部将说是要投靠朝廷,朝廷欣然接受,默认了今后那群人继续做土皇帝的现实。从那以后形成了所谓的“河朔三镇”,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
更倒霉的是,其他地区也不给朝廷好好交钱了。
如果所有地区都默认好好交钱,朝廷有足够资源压着大家。而且由于地方上主要的钱都上交了,也就没资源跟朝廷对着干。
现在不交钱,结果也就反过来了,朝廷没有能力去打服那些刺头,刺头们截留了财税,用于武装自己,实力大增。双方进入了一个新的平衡态,一直持续到唐朝完蛋。
安史之乱结束后的大唐又混了一百多年,一般人对这段历史可能不会很感兴趣,顶多是什么“武宗灭佛”,“两税法”,“牛李党争”什么的。事实上也确实没啥可说的,王朝进入了一种“混乱共生”的状态,朝廷灭不了藩镇,藩镇想反朝廷也得不到支持,可能会遭到其他藩镇的围攻,于是处在一种“弱而不死”的状态。
取代唐朝的是宋朝,宋朝吸取了唐朝教训,赵匡胤自己就是宋州节度使,后来掌管禁军,然后当了皇帝。武将出身的他对武将充满了刻骨铭心的反感。
他吸取唐朝教训,觉得坏就坏在了武人权力太大,再坏的文官都没有武官危害大,于是各种抑制。
边军打仗,边上都得有个文官给看着。甚至在很长时间里,边疆的作战计划是几千公里之外京城文官们根据不咋准确的军事地图拍脑袋想出来的,然后要求边将严格执行。这种情况下,宋朝打仗的战绩可想而知。
边疆上转入了全面的守势。哪怕后来岳飞高歌猛进,也被十二道金牌给召了回去,因为皇上实在是没法接受一个尾大不掉的军头。
在宋高宗的眼里,岳飞和安禄山没有任何差别,都出身草根,都战功赫赫,也都得到了手底下士兵们的绝对忠诚,看着都对朝廷忠心耿耿但风险完全不可控(安禄山前期表现得极其忠诚,哪怕反了之后,唐玄宗依旧不相信),所以干脆利索叫回来,找了个理由杀掉了,顺便杀了岳飞儿子和主要将领。在他眼里,自己主动平息了一场未遂的“安史之乱”。秦桧那句“莫须有”,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都要变成安禄山了,杀他还需要理由吗?”
中国也就进入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状态,之前的尚武时代彻底终结。
我以前看安史之乱那段历史,总觉得可能还有补救的希望,后来越看越觉得确实不太行,有种宿命般的东西在作怪。
之后我慢慢琢磨出来,那种“宿命”其实就是财政,或者说就是钱,任何强大的朝代都不可避免走向衰败,因为消耗太多,却没法弄到更多的钱,只能接受由盛转衰的结局。这就是王朝的轮回,也是历史周期律。
所以安史之乱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是朝廷没钱了,唐朝由盛转衰,也是因为财政出现了问题,朝廷没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