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王巧儿(下)(1 / 2)

当晨曦透过苏州城的薄雾,洒落在府衙的朱红色大门上时,陈云峤和他的新婚妻子王巧儿,身着官服,来到了这座繁华的城市。他们的脸上带着初到之地的兴奋,也带着对未知挑战的坚定。陈云峤被任命为苏州知府,这座江南水乡的治理重任,便落在了他的肩上。

苏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却也有着它不为人知的一面。许多书吏滥用权力,勒索百姓,甚至勾结官员谋取私利,让这座城市的官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陈云峤作为农民出身,深知这些小官小吏的日常工作状态,也明白只有解决了吏治问题,才能真正让苏州恢复其应有的繁荣与和谐。

然而,初来乍到的陈云峤并没有立即展现出他的决心和手腕。他显得有些谦逊,甚至对政务也不太熟悉。每当官员们围在他身边,询问他关于地方治理的问题时,他总是谦虚地请教大家,这让那些早已习惯了欺上瞒下、捞取油水的官吏们,觉得这位新知府不过是个空有其表的文人,可以任由他们摆布。

一天晚上,陈云峤在书房里陷入了沉思。他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充满了焦虑。他知道自己肩负着皇帝的重托,也明白苏州的百姓们对他寄予了厚望。然而,他却感到自己力不从心,无法找到解决吏治问题的良策。

就在这时,王巧儿轻轻地走进了书房。她看到丈夫紧锁的眉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柔情。她走到陈云峤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温柔地说道:“云峤,你不必太过担心。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解决之道。”

陈云峤抬头看着妻子,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他叹了口气,说道:“巧儿,你不知道这苏州的吏治问题有多么严重。那些书吏们已经习惯了贪污腐败的生活,要想改变他们,谈何容易啊。”

王巧儿微微一笑,说道:“云峤,你忘了我也是出身官宦之家吗?我对官场上的这些事情也有些了解。依我看,要想改变他们,首先得让他们知道你的决心和手腕。”

陈云峤听了妻子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他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对!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让他们知道,我陈云峤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摆布的人!”

几天后,陈云峤在府衙的大堂上召集了所有的官吏。他站在高台之上,俯视着众人,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同僚,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些人一直在玩弄手段,欺上瞒下,为自己谋利。你们以为我不知道吗?其实我早就查清楚了!今天,我就要来整顿这个吏治问题!”

此言一出,在场的官吏们顿时一片哗然。他们没想到这位新知府竟然会如此直接地揭露他们的罪行。紧接着,陈云峤逐一宣布了几个罪行严重的官吏的名字,并将他们当场处死。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口。

陈云峤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众人。他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中间还有很多人也有罪行,但我不会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我只希望从今以后,大家能够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共同为苏州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场的官吏们都被陈云峤的威严和决心所震撼,纷纷低下了头。他们知道这位新知府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懦弱无能,而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手腕的官员。

陈云峤自上任苏州知府以来,便以铁腕手段整治官场不良风气,深得百姓赞誉。他对于不作为和贪污的官员,向来是零容忍,短短时间内便弹劾处理了十多名官员,让整个苏州府的吏治焕然一新。

虽然陈云峤治理手段严厉,但他心中始终怀有一份人情味。那一年,苏州府衙不慎失火,火势凶猛,短短时间内便将整个府衙化为灰烬。在这场火灾中,府中的公文也被尽数烧毁,损失惨重。

火灾过后,府中的一名府吏跪在陈云峤面前,面色惨白,声音颤抖地请罪:“知府大人,府衙失火,公文尽毁,小人失职,甘愿受罚。”他低着头,等待着陈云峤的责罚。

陈云峤看着眼前的府吏,心知他平日里勤勤恳恳,只是这次火灾确实是个意外。他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火灾之事,非你一人之过。但公文被毁,确实影响重大。我罚你一百杖,以示警戒。”

府吏闻言,心中一紧,但想到陈云峤的公正与严明,他只能默默接受。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陈云峤接下来的话让他感到无比温暖。

“这百杖之罚,我替你承担。”陈云峤沉声道,“公文被毁,我也有责任。你回去之后,要好好反省,以后更加谨慎。同时,也要重新整理公文,确保不再出现此类失误。”

府吏听到这里,心中感激涕零,连忙磕头谢恩:“谢知府大人不杀之恩!小人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陈云峤的这番举动,不仅让府吏感激不已,也让整个苏州府的官员们对他更加敬佩。他们知道,陈云峤虽然严格,但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官员。

然而,陈云峤的威严并不仅仅体现在对下属的严格管理上。他对于朝廷派来的太监也毫不畏惧,敢于维护苏州府的尊严和权益。

一次,朝廷派来的几名太监在苏州城内横行霸道,他们随意使唤官员为他们服务,甚至对官员进行辱骂和体罚。有一次,他们要求吴县的主簿为他们办事,结果主簿因为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而遭到太监的辱骂和威胁。

王巧儿听说了这件事后,心中气愤不已。她找到陈云峤,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云峤,那些太监真是太过分了!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们的主簿呢?你必须为他出头!”

陈云峤听后,怒不可遏。他立刻召集了几名得力的侍卫,直奔吴县而去。当他赶到现场时,只见几名太监正气势汹汹地指着主簿大骂,而主簿则是一脸委屈和无助。

陈云峤走上前去,大声怒斥道:“你们怎么敢打我的主簿?难道你们认为县里只需要为你们服务吗?这里是苏州府的地盘,不是你们撒野的地方!”

太监们被陈云峤的威严所震慑,一时间竟不敢言语。他们没想到这位知府大人竟然如此强势,竟然敢与他们这些朝廷派来的太监作对。

陈云峤见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继续怒斥道:“你们若再敢胡作非为,休怪我不客气!我陈云峤在此立誓,必将维护苏州府的尊严和权益!”

太监们被陈云峤的气势所震慑,最终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他们知道这位知府大人不是他们可以轻易招惹的对象,以后在苏州城内必须收敛自己的行为。

事情过后不久,太监们为了平息陈云峤的怒火并挽回一些颜面,特意摆了一桌酒席向主簿道歉。他们纷纷表示以后不会再胡作非为,并承诺将尊重苏州府的官员和百姓。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太监敢在苏州府内胡作非为了。陈云峤的威严和决心不仅赢得了苏州府官员和百姓的尊重和信任,也让整个苏州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和谐。

在苏州府的大堂上,陈云峤与王巧儿并肩而坐,面对着堆积如山的陈年旧案,两人的眉头都不禁紧锁。上一任知府因办事拖沓,导致这些案件如同杂草般滋生,百姓们饱受其苦,只能常常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陈云峤望着眼前这一堆卷宗,深吸一口气,对王巧儿说道:“巧儿,这苏州府的事务果然繁重,案件堆积如山,百姓们受苦不浅。我必须尽快处理这些案件,为他们带来正义。”

王巧儿轻轻握住陈云峤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云峤,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你的才华和智慧,定能化解这些难题。”

在王巧儿的鼓励和支持下,陈云峤决定采取行动。他每天亲自坐镇一个县,专心处理那些陈年旧案。他公正无私,明察秋毫,每一个案件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令百姓们拍手称快。

一天晚上,陈云峤处理完一天的案件后,回到家中与王巧儿共进晚餐。他一边吃着饭,一边感叹道:“巧儿,今日我又处理了几十个案件,虽然累但心中却十分满足。看到百姓们得到公正的裁决,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王巧儿微笑着点头:“云峤,你做得很好。这些案件积压已久,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确实不易。但你要知道,案件处理只是第一步,如何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陈云峤点头称是,他明白王巧儿的意思。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开始在当地挑选一些公正公平的老人,让他们负责调解百姓们的纠纷。这些老人熟悉地方民情,经验丰富,他们的加入使得纠纷调解更加迅速有效。

在陈云峤的努力下,苏州府的吏治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然而,随着政务的逐渐理顺,陈云峤发现赋税问题成为了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苏州府大部分地方都是官田,民田只占到十五分之一,但税粮负担却异常沉重。百姓们因交不起税粮而背井离乡,田地荒废,一片萧条。

陈云峤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找到王巧儿商量对策:“巧儿,你看这苏州府的赋税如此之重,百姓们如何承受得起?我们必须想办法减轻他们的负担。”

王巧儿沉思片刻后说道:“云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要向户部申请减免一部分税粮;其次,我们可以寻找一些荒废的田地,将其纳入官田范围,这样既能增加税收基数,又能减轻百姓的负担。”

陈云峤听后大为赞同,他立刻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材料。然而,当他将申请提交给户部时,却遭到了户部官员的拒绝。他们认为陈云峤请求的减税数额过大,可能会对朝廷财政造成影响。

陈云峤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沮丧,他回到家中向王巧儿诉苦:“巧儿,户部拒绝了我的申请。他们认为减税数额过大,可能会影响朝廷财政。这可如何是好?”

王巧儿安慰道:“云峤,你不必灰心。我们可以再想其他办法。比如,我们可以向皇帝直接奏请此事。毕竟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话户部总得听吧?”

陈云峤听后眼前一亮:“对!我们可以直接找皇帝!巧儿,你真是我的贤内助!”

在王巧儿的建议下,陈云峤亲自撰写了一封奏折,详细陈述了苏州府的赋税困境和减税的必要性。他通过关系将奏折呈交给了皇帝。皇帝看了奏折后十分重视此事,亲自召见陈云峤询问情况。

在皇帝的询问下,陈云峤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一一陈述出来。皇帝听后十分满意,他下令户部重新审核陈云峤的申请,并尽快给予批复。

不久之后,户部的批复终于下达。他们同意减免苏州府八十万石税粮的请求,并豁免了昆山县被水淹没的田地总计二十万石的税粮。这一消息传出后,苏州府的百姓们欢欣鼓舞,纷纷称赞陈云峤的英明和公正。

陈云峤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中也充满了喜悦。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换来了百姓们的认可和幸福。他拉着王巧儿的手说道:“巧儿,如果没有你的支持和鼓励,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王巧儿笑着回应道:“云峤,我们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陈云峤到任苏州知府已有五年,这五年间,他勤政爱民,整顿吏治,深得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王巧儿作为他的贤内助,不仅在家中操持家务,还时常在政务上为他出谋划策,两人默契配合,使得苏州府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日,阳光明媚,清风徐来。陈云峤因公务繁忙,需要出城处理一些事务。他骑着马,身后跟着几名差役,沿着官道缓缓前行。突然,远处传来阵阵哀乐声,幡幢插天,送殡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迎面而来。

陈云峤勒住马缰,示意身后的差役们停下脚步。按照旧例,凡逢民间红白大事,虽是上官经过,也要回避一旁,以示尊重。陈云峤深知这一点,因此他静静地待在路旁,让送殡的队伍先行通过。

送殡的队伍越来越近,数百人抬着棺材缓缓走来。陈云峤目光凝重,看着队伍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和哀伤。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队伍最前面的一位马上骑士身上。这位骑士的穿着打扮十分华丽,但脸上却没有一丝伤心之意,反而显得有些轻浮。

陈云峤心中一凛,暗道:“这人好生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他仔细地打量着这位骑士,突然想起了什么,眉头紧锁,对身边的差役说道:“你去查访一下,问清楚这死者是何人,这位骑士又是何许人也。”

不一会儿,差役满头大汗地赶来,他气喘吁吁地对着陈云峤禀报道:“大人,情况已经查明了。原来今日送葬的死者,是苏州府有名的大财主马先虎的夫人,她是突然暴病而亡的。这马先虎膝下无子,夫人又是他唯一的亲属,如今也离世了,这骑马在前的正是马先虎本人。”

陈云峤听完,眉头紧锁,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起多年前的那一幕。那时,他还只是个穷小子,那时,陈云峤为了见到王巧儿,被马先虎设下圈套,结果几乎被打得半死。

如今,马先虎的夫人突然去世,而马先虎本人在送葬时却毫无悲痛之意,这让陈云峤心生疑窦。他深吸一口气,对差役说道:“这其中必有隐情,我们不能就这样放任不管。你去传我的命令,让送葬的队伍立即停下,不得继续前进。把棺材暂时寄存在附近的庙中,我稍后会亲自去检验。”

差役领命而去,不一会儿,送葬的队伍就被拦了下来。马先虎见是知府大人亲自出面阻拦,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发作。他只好下马行礼,问道:“知府大人,这是何意?为何阻我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