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1 / 1)

上辈子的一些事情,谢灵芸时不时的便会想起。除却那些惨痛的记忆,随之而来的,也有美好温馨的部分。

比如,她就记得,这指甲花出现之后,引起了宴京城中染指甲的盛潮。一个人,那叫孤芳自赏。一堆人,那便是争奇斗艳。

而她,谢灵芸,便是这其中最出彩的那个!

当时宴京城以指甲比美,她的指甲圆润又饱满,而且手指纤细白嫩,那黄白相间的颜色印在她的手上,仿佛春天里的一抹绿,夏天里的一缕风,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其他的贵女自愧不如,反而不敢用指甲花来染色了。

毕竟,染了又比不过,谁丑谁尴尬。

“荷香,你说我这指甲怎么样?”

谢灵芸伸直了双手,放在荷香的面前,把小丫头都给看愣了,“好看,郡主的手是奴婢见过最好看的!”

“是吗?”谢灵芸满意一笑,道:“那你说,顾行之会喜欢吗?”

“当然会……什么?三皇子?!”

荷香本能的意识到了危险,连忙劝阻道:“郡主,王爷可是吩咐过,不让你出门的。尤其是三皇子那里,更是不能。”

这次的事情算是让淮王看清了,这些个皇子,就没个能让人放心的。

谢灵芸不过是同太子走得近了一些,便被误会成结党营私,要助太子一臂之力。这要是跟顾行之在一起了,那还不得天天面对杀身之祸!

所以,谢辟思量再三,觉得不能再让女儿同顾行之纠缠下去。他宁愿谢灵芸找一个家世不那么强的,也比嫁给皇子来得好。

所以荷香也被再三叮嘱,绝对不能让谢灵芸跟顾行之会面!

“只要你不说,我不说,别人又怎么会知道呢?”谢灵芸双手捧着脸,看起来十分无辜,“我只去见他一面,见了就回来,绝对不多留,好不好?”

“不好。”

荷香心想,她这次绝对不能再被郡主蛊惑了。之前没拦住郡主夜闯皇子府,已经是她失职。

若是这次再拦不住,恐怕王爷就会给郡主换一个贴身婢女了!

“好荷香,你就帮帮我嘛,我真的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顾行之,若是耽误了,我会后悔终身的!”

她脸上的焦急不像是作假,荷香心中的天平在疯狂的动摇,但是想到自己贴身婢女的身份,又坚定了下来。

“不行,郡主你就不要为难奴婢了。若是王爷知道了,肯定会把我赶出王府的。郡主,奴婢伺候了你这么多年,我也不想离开你啊……”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把戏,荷香也不是不会,只不过非必要的时候,她绝对不会使用,来蒙蔽主子的心思。

果然,谢灵芸见状,似乎也开始为难起来。她倒是没有闹着要出府去见顾行之了,但是却闷闷不乐的坐在那里,令人不忍。

“郡主,王爷其实也是为你好。”荷香也知道,郡主喜欢三皇子,若是没有太子跟二皇子这些糟心事,王爷肯定也不会反对。

但是,比起感情而言,郡主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郡主,三皇子如今盛宠正浓,宴京城里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你之前不过就是同太子走得近了一些,便惹得二皇子痛下杀手。现在若是继续同三皇子纠缠不清,恐怕更要惹人非议。”

这些道理,谢灵芸自然也明白。如果是以前,面对这么多的危险,她倒是还能痛快的放下。

可是随着同顾行之接触,她的心就越发的不受自己掌控。再加上家里的筹谋,更令她无法自拔,只能选择迎难而上。

如果同顾行之在一起,那么,那些觊觎皇位的人,肯定会将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觉得自己才是一切的源头。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怀疑自己的家人,无非觉得淮王府都是被自己连累,只要解决了自己,那么淮王府就不会有威胁。

虽然她会身处险境之中,但是家里筹谋的那些事,在明面上也能有个遮掩。上辈子她不清楚二皇子是怎样拿到淮王府造反的证据,但是,肯定是哪里露出了马脚,所以才会被抓住。

即使知道了家人们隐藏的身份,也明白江湖传言中,他们有多厉害。可是看着平日里乐呵呵的亲人,谢灵芸的心里,就总是有种不放心。

总觉得,他们应该也没有传闻中那般厉害,否则上辈子又怎么会失败?

所以,她宁愿以身犯险,也要为淮王府进行遮掩。而除了这个,最重要的是——她似乎已经放不下了。

“荷香,我不去见他,但是我真的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他,你能帮我送封信过去吗?”

谢灵芸知道,自己要出府,那是绝对不可能了。但是,她清楚的记得,再过不久顾行之就会被人暗害,她必须想办法把这件事告诉他!

“如果你不放心,我可以把信给你看。”

荷香被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道:“郡主,你是奴婢的主子,我怎么敢看你的信件!”

不过,如果只是送封信的话,应该没有问题吧?

万一郡主真的有事,难道要让她后悔终身吗?

二皇子行刺郡主一案,最后由巡捕营查明,乃是二皇子身边的近侍心存不满,借用主子的名义买凶杀人。

巡捕营找到了侍卫与杀手签订的契约,上面不仅有手印,而且还写明事成之后,会给三千两作为报酬。

皇上震怒,当即便下令处死这名侍卫,念在二皇子也是被人蒙蔽,毫不知情,所以禁足一个月,以示惩戒。

虽然外面依旧议论纷纷,也有很多人觉得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但巡捕营拿出的证据白纸黑字,无法抵赖,再加上刺客后面又改了口供,坦言之前说出二皇子的名号,只是想要报复,所以才故意为之。

明面上的风波渐息,在朝廷的雷霆手段下,百姓们即使心中存疑,也不敢在肆意议论此事。

而作为风波中的另一端,淮王府也一改往日的张扬,平静的接受了此事。

只不过淮王府依旧戒严,尤其是谢灵芸,最近更是甚少出现在人前。宴京城内日日笙歌,很快,大家便将此事翻篇过去,忘在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