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尔哈朗坐在郑王府后堂书房的太师椅上,眼睛半眯,也在思考最近一段时间里朝廷内政局变化。
虽然济尔哈朗对多尔衮突然死掉感到惊喜,因为这样他的压力会大为减小,但他仍然觉得,福临年纪太小,如果不加以辅佐,恐怕对大清不利。
然而,不知为何,福临却显示出亲政后极强的自信心,似乎希望马上做出政绩,让太后和济尔哈朗看到他的政治智慧。这让济尔哈朗反而不知怎么来行使自己的职责了。
济尔哈朗对政治风向的敏感度极强,他很担心,多尔衮这个飞扬跋扈的权臣死掉后,他变成了皇上的眼中钉。
要怎么才能让福临皇上显示出他高超的执政能力,又让福临觉得自己和他是站在一起的呢?济尔哈朗这些天一直在为此事犯愁。
济尔哈朗看着书房墙上挂着的楹联发呆。这幅楹联是他一直喜爱的:
“常爱此中多胜事,更于何处学忘机”。
虽然他经常督促自己不要机心过盛,但在宫廷中,没有机心,就意味着被整肃,甚至被灭门。
济尔哈朗权衡再三,最终意识到,政敌多尔衮的消失,使太后、皇上与他之间的政治联盟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再。如果想保持以往的局面,必须要树立新的共同敌人。
可是,济尔哈朗把皇亲国戚们挨个想个遍,又遗憾又恐惧地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够替代自己,成为皇上的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