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预成败(2 / 2)

香君传 观世之音 1275 字 2024-02-19

李香君沉思了一会,道:“不知你父王与济尔哈朗关系如何?是否也如睿亲王一样与他水火不容?”

多尼想想道:“我阿玛是十四伯的亲兄弟,两人关系密切,朝野皆知。但与济尔哈朗面子上倒还过得去。”

李香君又沉思一会,道:“殿下既然如此信任香君,我就给殿下直抒胸臆,虽然未必正确,但可供你参考。”

多尼道:“快快讲!”

李香君道:“史书上道,皇帝年幼,常有辅佐之臣。但皇权很容易为外戚所挟持,所以有识之君会指派多位顾命大臣来辅助幼帝,目的是相互制衡,而使幼帝的权力不致被旁人所窃得。”

多尼道:“你是说,当年我十四伯和济尔哈朗共被设为摄政王,是出于平衡的目的?”

李香君道:“恐怕正是如此。我汉族史上多有幼君即位,却被权臣把控,后来被替代而丢了江山,这种情况往往是一名权臣控制时局。所以我想,你先皇可能是吸取汉人的历史教训,才作出二人辅政的安排。”

多尼道:“那又怎样?”

李香君道:“如今睿亲王亡故,辅佐之臣只剩下一方独大。要么,各方会让与济尔哈朗相对的一方再出一人辅政,以便恢复制衡。”

多尼说:“是啊,这就是为什么十二伯要出头作摄政王。”

李香君道:“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小皇帝不再想要辅佐,而想要亲政。那么济尔哈朗也会很快失势。”

多尼道:“这.......可福临刚届冲年。怎么会不需要辅助?”

李香君道:“瑾惠姐姐临死前说,睿亲王英雄盖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位极人臣。我汉族朝代历史上类似的挟制天子权臣往往最难除掉。而今这样一位实力强大的权臣不幸亡故,哪里还有更好的时机归政皇帝呢?所以我看英亲王想取代睿亲王继续摄政,恐怕不会得到他人响应。”

多尼道:“如果济尔哈朗有把持朝纲的野心呢?”

李香君道:“如果是那样,殿下可以再寻找机会起事,那时你就会得到皇帝和其他亲王的支持。但是,我认为不宜现在依附英亲王起事,而应该和他保持距离,根据形势发展再作安排:如英亲王起事成功,你可视情作出响应,但我觉得他胜算只有三成;如英亲王失利,你也可明哲保身,切割关系,以保性命无虞。”

多尼不禁又深深地看了李香君一眼。他自幼受父亲严加管教,性格柔弱,长期和母亲生活,对母亲十分依赖,有强烈的恋母情节,但母亲故去较早。他这些天看到李香君美丽智慧,分析事物鞭辟入里,又能站在他的立场上给出谏言,不禁让他对李香君产生更多依赖仰仗之情。

多尼道:“那么,我不能按照十二伯的指示行事,在灵堂设局了?”

李香君道:“我的看法是,殿下不仅不要在睿王府设局,还要遣散罗科铎的人马,千万不要授人以柄,留下口实。如果殿下能及时与英亲王做出切割,那么即使他起事失败,各方也会因要维持均势,留下你们一支而放你一马,而一旦你被发觉和英亲王共同举事,则恐殿下身家性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