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功高一愣。
“我在车间二十多年了,不盯着车间还能去哪?”
张清明指了指东边新厂在建的新厂区。
“新厂那边不是有单位开始办公了么,您去申请去那些个单位。”
张功高被气的笑了。
“基建?你老子我好好的车间我不待,跑去工地搬砖?”
“不是,您就不会想点好的,比如办公室。”
听到这话,张功高都没眼看自己儿子了。
还办公室,就他高小文凭?
新厂那边已经开始办公的有人事、财务、技术、设备等部门,张功高一个普通工人和哪个部门都挨不上。
“别翻白眼啊,”一边的李二秀看不得有人鄙视自己儿子,包括自己的老公,“你听孩子说完先,指不定也是一条路呢!”
张功高的白眼最后给了自己媳妇。
“我在厂里待了二十多年,他又懂个啥?”
张清明急忙安抚了一下准备发飙的老娘,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爸,您就没想过新厂哪个部门缺人?”
张功高对于新厂那边自然打听了不少,下意识的就吐槽。
“除了采购缺人,其他部门都是香饽饽,你不会让你爹我去蹚采购那个浑水吧?”
说起新厂采购科缺人的这件事,几乎全厂干部职工家属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纺织厂采购科向来是最香的岗位,尤其是七九年开始价格双轨制后,设备、物资采购流程里油水厚的吓人。
但有个专门的采购项却例外——棉花采购。
全国纱锭无数,但棉花产量却一直跟不上,每个纺织厂的生产都被这一项死死的卡着。
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纺织业大爆发的时代,各纺织厂的采购员为了一点棉花能打出狗脑子来。
每次棉花采购人员出发前都有厂领导亲自设宴送行。
到了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棉花抢购甚至引来了地方的干涉。
本地的棉花禁止外运,过境的棉花一律由本地纺织企业收购,全市公安和交管处处设卡,大搞地方保护主义。
老厂采购科的那些大爷,向来都是抽签决定谁去采购棉花的。
抽到签的人会有领导专门把工作做到家,因为家属的工作是必须做到位的。
出发前还会统一体检。
在过去五年间,因为这个棉花采购在酒桌上因公去世的就有一人,另外失踪一人,而直接病退的有四个之多。
采购员的家属几乎日日煎熬着。
最后就算把棉花抢购到手,还不见得能把棉花成功运回来。
谈妥采购后,厂里的运输队会带着五十多人的厂里青壮工人连夜去押运,保卫科干事配枪跟运。
去押车的工人一律多发两个月工资,身上都带着钢筋或者大扳手!
所以棉花采购这件事既让人闻风色变,又牵动着全厂人的心。
新厂的领导对新厂采购部进行了改革,棉花采购被单独列为一个固定岗位,向老厂全厂职工竞聘。
待遇非常好。
新厂在职工宿舍区新建了一栋干部楼,足有六套三室一厅的房子。
六个棉花采购员,一人一套,而且开双倍工资,解决干部待遇。
但半个月过去了,报名的人数基本为零。
干部待遇工资有屁用,有命挣没命花。
张清明悄悄的挪动了下板凳,离老张远了一点。
“我觉得爸您可以试一下棉花采购这件事。”
听到儿子这话,张功高两口子的脸色都变了。
还没等张功高把巴掌扬起来,张清明急忙解释。
“听说新厂棉花采购的年任务量是每人100吨吧?”
“我那个朋友能搞到计划外的棉花,每批起步一百吨。”
“新海1号长绒棉!高品质的一级品,可以全检。”
张功高手指缝里的烟头骤然落地,小胡子都差点被气歪。
“你小子在做梦呢!”
作为老纺织工人,张功高很清楚新海1号是什么。
那是专供出口纺织品使用的好棉花。
还全检!?
卖棉花的都是鼻子朝天的主,不一口唾沫喷死你才怪~!
张清明眯着眼只是笑。
“要不然,您先跟采购部的肖叔通个气,我看过,那是真正的好货。”
在这个官-倒横行、批条满天飞、计划外物资来源复杂到爆炸的年代,张清明想着不如趁着机会自己浑水摸鱼弄几把。
普通棉花的采购价也就在1700-2200元\/吨,计划外采购价会上涨到2500元\/吨,甚至更多,而新海1号的计划内采购价格就高达2800元\/吨。
计划外的采购价绝对是天价!
而在无人城市西边堆场里就躺着足足五百个准备转运的大棉包。
一包就是一吨重,全是已经快落伍的新海1号长绒棉。
只要采购科能搞定发票的事,他一个人就能包圆纺织厂计划外的棉花采购份额。
他可不想天天去街头练摊,还不如搞一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