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得知这件事后,下令先后在东西两市内开办书屋,同时趁着这个机会,在周边的洛阳,柳州等大的州府,筹办书屋,广发报纸。</P>
毕竟报纸这玩意,别看价格不贵,但利润却很可观。</P>
一张报纸,从原料人工到售卖,不过两文钱,而且印刷的越多,价格就越便宜。</P>
总的来说,若是一天卖一万份,朝廷便能够赚二万文,也就是二十贯,而如今这热度,一万份也不过一个时辰便售卖完毕,即便日后大家习以为常,就长安城,一天至少也能吃下将近五万份的量。</P>
如此一来,一天书屋光是报纸就能盈利百贯,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千贯,那一年下来,报纸的收益,就能接近四万贯钱。</P>
虽看上去不是很多,但这仅仅只是长安的,报纸还会发往其他州府郡县,大唐如此多的人口,可想而知,就这么一份报纸,一年下来将会给国库创收多少钱?</P>
接下来的两日,罗子烨依旧在写稿子,头发都不知道掉了多少,不过好在姜虎那里家长里短的情报多的是,罗子烨只需要根据姜虎的描述,润色一些写上去就行。</P>
但即便如此,也将罗子烨累的够呛,写到第五日,罗子烨看着这份写满了文字的纸,叹了口气,直奔皇宫而去。</P>
立政殿。</P>
“罗爱卿今日怎么亲自过来送?下次直接让人送到宫门口就是,朕会批阅的。”</P>
李世民看着罗子烨呈递上来的报纸,开口说道。</P>
罗子烨闻言,道:“陛下,臣乃是为了报纸的撰稿一事而来,此事非同小可。”</P>
“哦?这有什么非同小可的?不就是写些文章罢了,莫非罗爱卿是觉得太过繁重?”</P>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着罗子烨,倒不是李世民真要折磨他,而是罗子烨取标题的这个能力,大唐只怕无人能出其右,当然李世民确实还存在一点点不满。</P>
“不,此事倒不是繁重,而是由一人撰稿,不免有一言堂的意思,若是撰稿之人心怀不轨,或者是要败坏某人的名声,只需在上面隐晦的言语几句,便能办到,日后若是有人写字煽动百姓,怕是不妥。”</P>
“所以爱卿会这么做吗?”</P>
李世民眯着眼睛,心中暗想,你就狡辩吧,看你怎么编。</P>
“臣自然不会,但报纸如今已渐渐走入正轨,臣也不可能一直在京中撰写报纸,还是要成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调查京中趣闻,朝中政令,以及诗词收集等事宜,不然定有危机。”</P>
罗子烨再次说道。</P>
“呵呵,爱卿多虑了,你说的事情,朕会酌情考虑的,让朕想想再说,对了,听闻前几日你将朕的诗刊登上去,有不少的学子往书屋投稿,希望报纸能够刊登上他们的诗词,这件事你怎么看?”</P>
李世民问道。</P>
“臣以为可以,不过这些诗词的好坏,需要让学士们辨别优劣。而且,臣以为不光是学子的诗词能够刊登上去,还能刊登一些广告。”</P>
“广告?”</P>
这个新鲜的名词,李世民听的一头雾水。</P>
罗子烨见状,道:</P>
“广告便是广而告之的意思,这是针对一些商人的,比如西市新开了一家食肆,那家食肆只要出钱,便能在报纸的某个角落里,留下一些版面,上面写下这食肆的地址和名字,什么时候开业,这样,就能使得更多人知道这家食肆开业,也能让朝廷增加更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