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反对他说,时间不早了,我国国君还等着呢,您还是进去吧。
郤至却说,贵国国君没有忘记先君的友好,加之于下臣,赐给下臣以重大的礼仪,又加上钟鼓音乐。如果上天降福,两国国君相见,还能用什么礼节来代替这个呢?
子反回答,如果上天降福,两国国君相见,也只能用一支箭相互赠送,哪里还需要奏乐?我国国君等着呢?您还是进去吧。
郤至又说,如果用一支箭来宽带,这是祸中的大祸,还有什么福呢?当天下大治的时候,诸侯在完成天子使命的空闲之时,互相朝见,这就又了享、宴的礼仪。享礼用来教导恭敬节俭,宴礼用来表示慈爱恩惠。恭敬节俭用来推行礼仪,慈爱恩惠用来施行政令。政令用礼仪来完成,民众因此得到休息,百官承受政事,白天朝见晚上就不能朝见,这就是公侯用来扞卫他们民众的举措,所以《诗》说,‘赳赳武夫,公侯干城(雄赳赳的武夫,是公侯的扞卫)’等到天下动乱的时候,诸侯贪婪,侵占欲望无所顾忌,为了争夺尺寸之地而驱使民众以致于死亡,收取他的武士,作为自己的心腹、股肱、爪牙。所以《诗》说,‘赳赳武夫,公侯腹心(雄赳赳的武夫,是公侯的心腹)’天下有道,则公侯就能够用做百姓的扞卫,而控制他们的心腹。等到动乱的时候,就反过来了。现在您的话,是动乱之道。不能作为法则、然而,您是主人,我岂敢不听从呢?
于是,郤至就进去,把使命完成。回到晋国之后,把情况告诉了士燮。
士燮表示,无礼,必然说话不会算话,我们离死的日子不远了。
冬,楚国公子罢到晋国聘问,同时参加会盟。
十二月,晋厉公与楚公子罢在赤棘(晋地)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