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邲之役(一)(2 / 2)

王朝的腐朽 立日耳 917 字 2024-02-14

看到可能就前进,看到困难就后退,这是治军的上好之法。兼并衰落、进攻昏庸,这是用兵的上好之选。您姑且整顿军队,筹划武备吧。还有弱小且昏庸的国家,为什么要选择进攻楚国呢?仲虺(奚仲之后,薛国国君,曾辅佐成汤灭夏)说过,‘取乱侮亡(占取动乱之国,威凌将要灭亡的国家)’这就是说的兼并衰落。《诗》中的《汋》篇说,‘於铄王师,遵养时晦(王师特别神气,率领他们占取昏庸的国家)’这说的就是进攻昏庸。其中《武》篇又说,‘无竞惟烈(他的事业无比强大)’安抚衰落进攻昏庸以致力于功业所在,这是可以的。

中军佐先縠却对撤兵一事有不同的意见,他表示,不可以。晋国之所以能成就霸业,就是因为军队勇敢,臣下尽力。现在失去了诸侯,不能说是尽力;听到敌人强大就不敢金刚,不能说是勇敢。如果因为我们而失去了诸侯霸主的地位,还不如死去。况且整顿军队出征,听到敌人强大就不敢迎战,这算不上是大丈夫。被任命为军队的统率,却不是以大丈夫告终,这只有诸位能够办到,我是不能办到。

于是,先縠便带领着中军佐所属的军队渡过了黄河。

荀首表示,这部分军队危险了。《周易》上有这样的卦象,从师卦(上坤下坎)变成临卦(上坤下兑),爻辞说,‘师出以律,否臧,凶(出兵用法令治理,否臧,凶)’实施顺利且成功就是‘臧’,否则就是‘否’,从代表众多的坎变为代表柔弱的兑,流水壅塞淤积而成为沼泽,有律令指挥三军如同指挥自己一样,所以这叫做律令。执行不顺利,律令穷尽却无用。从充满到用尽,阻塞且不平整,所以就成为凶象。不能流动就叫做临,有统帅却不听从命令,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临’吗?说的就是这个。如果真得和敌人交战,结果必然会失败,先縠会是罪魁祸首,虽然能够免于战死而回国,也必定会有大的灾祸

韩厥对荀林父说,士縠率领一部军队如果失陷了,您的过错就大了。您作为元帅。军队不服从命令,那么这是谁的过错呢?失去属国,丢掉军队,作为罪过已经太重了,不如干脆进军。如果作战胜利不了,失败的恶果可以大家分担。与其一个承担罪责,六个人一起担当,不是还好一点吗?

因此,剩下的晋国军队也都渡过了黄河。

楚庄王北上,楚国的军队驻扎在郔地(郑地,今河南郑州北),原本打算饮马黄河后便撤兵回国。

听闻晋军渡过黄河的消息,楚庄王本不愿意与晋国交战,可他的宠臣伍参劝说他与晋军交战。

楚庄王听从了他的建议,让军队驻扎在管地(郑地,今河南郑州)以等待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