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系的失烈门、镇海、萨伦迪被处死,忽察、脑忽被放逐。察合台系的也速蒙哥、不里也被处死。
这也是大蒙古国第三次破坏帝国继承的游戏规则。
如果游戏规则不适应时代要求,就应该进行修改。反之,就应该遵守。
但是,大蒙古国的核心层既不改规则,也不守规则。导致帝国继承毫无规则可言。
正如五代十国时期,大将安重荣所说的,“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蒙哥的上台,标明了大蒙古国的帝位继承,实际上变成了内战继承法。
在蒙哥的强力镇压下,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其他贵族只好表示臣服。
蒙哥的强行上位,也为帝国后来的分裂埋下伏笔。
唆鲁禾帖尼看到托雷系,终于从窝阔台系手中抢回来了帝位,松了一口气,一年后病逝。
蒙哥成为第四任皇帝后,继续对外扩张。
他让幼弟阿里不哥驻军哈剌和林城,负责保护蒙古大本营;让三弟旭烈兀领十余万兵马,第三次西征。自己和二弟忽必烈,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齐攻南宋。
1258年,蒙哥率主力入川,很快就攻占了川蜀三分之二的城池,但军事重镇——钓鱼城却久攻不下。
而且,守将王坚还屡次派兵袭击蒙古大军的补给线。
这让蒙哥大为恼怒,决定亲率大军,从1259年二月开始围攻钓鱼城。
蒙古大军猛攻三个月,虽然几次攻上城头,但均被击退。
守将王坚并不是单纯的防守。在白天,他指挥将士抵抗进攻;在晚上,他还派军偷袭敌营。这让蒙军将士十分疲劳。
此时,蒙哥手下一名大将术速忽里认为,钓鱼城乃是雄险之地,且城中军民同心,士气正旺,应当留少量军队限制之,让主力沿长江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
术速忽里的意见无疑是对的。但其他将领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主张继续强攻,还扬言“攻城则功在顷刻”。
蒙哥很纠结,最终还是没有采纳术速忽里的意见。
因为,另外两路征宋的大军捷报连连,而自己却在被拖在钓鱼城长达三个多月。若是半途而废,怕是会被人笑话。
于是,他决定继续强攻钓鱼城。
万万没想到,到了1259年6月,蒙军不但在攻城战中又失去大批精锐军士,连先锋大将汪德臣也在此役中战亡。
蒙哥很器重汪德臣,把他视为左膀右臂。得知爱将阵亡后的他勃然大怒,决定亲临现场,指挥攻城,以激励士气。
这一次,他草率了。
七月二十一日,蒙哥意外被飞箭射中,严重受伤。几天后,蒙哥又患上疟疾。病情和伤情迅速恶化。
二十七日,蒙哥卒于军中。蒙古军帐中哭声大起,遂撤围北还。
当时,满脸血污的王坚站在城头,茫然地看着四周的敌军如潮水般退去,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意外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总而言之,钓鱼城大捷,堪称1235年全面爆发宋蒙战争以来,最给力的绝地反击。
它是大蒙古国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战损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
钓鱼城军民众志成城,艰苦奋战,坚守孤城五个多月,拖住了敌军主力。
蒙军精锐在攻城中死伤惨重。先锋大将汪德臣,蒙古皇帝蒙哥先后在此役中毙命。
这些辉煌战果还是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取得的,可谓弥足珍贵。
在被围城期间,南宋朝廷曾派吕文德率军去救援钓鱼城。结果被蒙哥手下另一名大将史天泽所败。
援军无一人抵达城外。
蒙哥的病来势汹汹,让他直接陷入昏迷。导致直至病亡,蒙哥都没来及留下遗命,指定帝国的下一任继承人。
若按照幼子守灶制,理应由蒙哥的幼子玉龙谷失继承大统。
若按照忽里勒台大会制度,理应由四系的亲王票选出新君。
但由于前人不断破坏游戏规则,决定了新君的上台,必须通过大规模的流血,才能实现。
和平过渡是不可能的。
此时,大蒙古国中拥有军队最多的三个人,将成为帝位最有力的争夺者,分别是蒙哥的三个亲弟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
大蒙古国最后一场内战,也是最大一场内战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