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二年,徐州城破,徐州系红巾军奔濠州。赵均用起了歹心,抓住郭子兴,要吞并其部。
幸好,彭大仗义,出手相救。包括朱元璋在内的郭家军逃过一劫。
不久,郭子兴病逝,众将推其子郭天叙为首领。此时,朱元璋虽然已是军中的左副帅,但毕竟还是第三把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至正十五年九月,郭天叙和其舅张天佑率兵攻打集庆路。忠于元廷的义兵元帅陈埜先设下伏兵。
郭天叙、张天佑双双身亡。
这对郭家军来说是坏事,但对朱元璋来说却是好事。
众望所归,朱元璋被推举为新的领袖。
但此时,朱元璋的地盘不过三城之地,在群豪当中实在不算什么。
他便打着韩宋的旗号,广召豪杰,不断吸收各种散装队伍,开始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的蜕变过程。
至正十四年十一月,脱脱摇来四十万大军包围高邮。
张士诚危在旦夕。
诚若死,则天下起义军亦亡。
反元事业在这一刻,跌至最谷底。
然而,张士诚和铁锅两人联手,在历史舞台上演了一出好戏。
不久,高邮城外,几十支军队各自散去。
刚好,北方的刘福通和元帝国进入死拼阶段。
元廷已经管不了南方的事情了。
南方各地起义军迎来绝佳的发展机会。
朱元璋自然不会错过良机。但他的好邻居阿诚错过了。
阿诚闭关十三个月后,刚出关有点小发展,就发现了北方来了一个新邻居——阿璋。
两位邻居切磋一阵后,以阿诚供粮为条件议和。
之后,阿诚又经历了一些挫折,从此再不过问江湖事。
然而,朱元璋称雄的路上还有一个庞然大物——天完政权。
偏偏,天完内部开始剧烈的内斗。
皇帝徐寿辉被锤死。
天完四大牛人——倪文俊、赵普胜被“自己人”捅死。明玉珍反了陈友谅,而欧普祥降了朱元璋。
晋分三家,秦才有机会。
何况原天完政权已经四分五裂,人心分离。
接下来的发展,就好比阿谅、阿璋、阿诚三人在“南方”这张桌子上斗地主。
阿诚看着自己手中的牌迟迟不说话。
阿谅、阿璋两人疑惑地看着他,齐声说道:“你先抓的牌,说话啊!你叫不叫?”
“我不叫。”
阿璋高兴地说道:“到我了,我叫地主。”
“我抢地主!”
“我再抢地主!”
阿谅狰狞地望着阿璋,冷冷地问道:“你什么牌面,也和我抢地主?”
“我就抢,怎么啦?”
“好!阿诚,我们一起打他!”
阿诚看了看两人桌上的筹码,又看了看自己的,把牌收起来,说道:“我肚子不舒服,可能要拉很久,你们玩吧,不用管我。”
说完,阿诚匆匆离去。
“喂,你人走,行!可牌要留下来给我啊!”
阿谅急声喊道,但阿诚已经听不见了。
“那我先出了。”
“出吧。”
“,还是同花顺,屌不屌?”
“你牛,要不起。”
“再来一个飞机,服不服!”
“我炸!”
“咦,你怎么还有炸?”
“我还有一炸,你怕不怕?”
“我怕你?搞笑。”
最后,阿谅果真又被炸了。
阿谅看手中剩下的一对“3”,沉思许久,眼睁睁地看着阿璋赢光他手中所有筹码。
……
刘福通、徐寿辉这两个红巾军领袖,都是风云一时的顶流人物。
一个在北方独挡元军主力,咬牙坚持十几年军旗不倒,从不抢其他义军地盘,一心反元;
另一个以彭莹玉的门徒发家,占七省之地,坐拥四十万大军。
要说他们两人没有能力,恐怕世人难以信服。
只是,相比刘福通、徐寿辉两位前辈而言,朱元璋多了一样东西——运气。
这世上,有能力的人不少,有运气的人不多。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击败陈友谅后,朱元璋终于来到历史舞台的c位。
从幕后走到幕前,他仅仅用了十一年。
一个属于他的时代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