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我到了长安李二门口了,你要不要过来。”当何立文收到有人找的信号进到神魂空间以后便听到老六说。
“行,我马上过去。”
何立文直接来到武德八年的长安,这是何立文第一次到古都长安,王长林已经送上拜帖,正在门口 等候,何立文看了一下古代的建筑,不得不说在美观方面是胜过现代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完全一幅小江南的庭院模样,不过是比较大而已。
何立文趁着有空,直接扫描了一下自己能拓展的最大范围,现在何立文一次扫描就可以覆盖上百公里范围,这还是在几个身体占用了一部分“意识”的情况下,然后问王才林:“老六你家人安顿好了吗。”
“我们昨天到了长安,已经安顿在客店了。”
估计十分钟左右,门僮才过来请王才林进去,王才林因为带了三种作物各十斤种子,所以用一个布袋子背着。
绕过门廊,穿过前院才到达大堂,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会客室,大堂里面坐着不少人,李二长脸,坐在主位,何立文感觉和朱元璋脸型有点像,不过长得清秀一点。
王才林进来以后,先是把种子放在一边,然后揖手行礼道:“某乃洛阳城郊王才林,字元恒,因去年年初在集市番商手中偶尔买到几种农作物种子,据番商称产量很高,某试种了一季,产量确实高达苗产千斤以上,物来献给秦王殿下。”
“哦,有此等好事?”李二也是大感兴趣,直接从胡床上走下来,周边的几个人也一起走下来,估计就是长孙无忌等谋士了。
王才林把袋子打开,里面分别用三个小布袋包着三种作物种子,还有一个袋子王才林直接拿起来没有打开,因为没有高桌,只能全部放在地上。
“这个金黄色的叫玉米,苗产大概是八百斤左右的样子,这个土黄色的叫土豆,长在地里面的,亩产在两三千斤的样子,这个黄色的叫红薯,也是长地下的,苗产也是两三千斤的样子。”
王才林说完,现场一片嘶嘶倒吸凉气的声音。
“产量果真如你所说?”李世民直接发问,感觉那王霸之气都散发出来了,直直地盯着王才林。
“我已经试种一季,这个产量是预估加验证的,番商说玉米千斤,土豆红薯亩产四产千,而且土豆红薯玉米都不需要良田,不过番商所说的亩产因为他们的面积计算可能比我们大两成左右,所以折算到我说的亩产,加上我的试种,应该是基本上可信的。”
“那你现在有多少这样的种子?”李世民立即关心起种植问题。
“各百斤左右。”
“可以种植多少?”
“玉米五斤种子可以种植一亩,土豆百斤种子到一百二十斤可以种植一亩,红薯80斤左右可以种植一亩,不过红薯可以扦插,所以实际需要的种子数量可以减少一些, 不过育苗需要提前而且也需要足够肥力。”
“你的意思是说玉米百斤可以种植多少来着?”李世民顿时兴趣大增,这个时代的小米麦子等亩产不过二百斤左右,这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概念了。
不过这个时代的算术还没有乘除的概念,所以碰到复杂一些的数字就比较难了,一群谋臣也在各自算计。
何立文赶紧意识传讯给王长林:“一亩五斤,可以种植二十亩,亩产千斤的话一季以后可以收获两万斤,可以种植四千亩,土豆一亩种植收获后明年可以种植二十到三十亩,红薯也差不多,其中土豆长安附近如果天气暖和可以一年两季,玉米和红薯只能一季,但是在南方三种作物都可以一年两季。”
王长林因为接触时间不长,而且唐朝的一亩只有后世的八成的面积,这个时代算术太慢,所以也没反应过来,不过还是同步“翻译”过去。
“好好好,真是天助我大唐。”李世民双手一撑,连说三个好字。
然后赶紧请王长林坐下,这个时代都是跪坐,而一般请人坐下就是相谈的意思了。
“王先生可愿意出仕?”李世民看来确实是个爱才之人,这不就起了招揽之心了。
“秦王殿下,可方便单独聊聊?”王长林也切入正题。
李世民秒懂,便招呼其他谋士先坐一会,直接领着王长林往书房走。
等到书房,等下人送上茶水之后,李世民亲自关上书房门才问:“王先生可有难言之隐,另外王先生为何将此行神物献给我而不是当今皇上?”
“倒没有难言之隐,只是有些事情不希望太多人知道,请见谅。”
“王先生直说无妨。”
“是这样的,先师临终前因为感觉时日无多,所以特意用仅剩的寿元为大唐扮演了一番,这个是先师口述,某亲笔记录的大唐国运,因秦王将于明年登临大宝,帮某直接将三种作物献给秦王。”王长林一边说一边拿出最后一个包裹中抄写的唐史,当然其中的公元纪年之类的是没有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毛笔字比较占用纸张,所以好大一包。
不得不说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李世民听到明年登临大宝的消息丝毫没有异常,反而按五长林示意,从前面的拿起来看,这综合过来的唐史是后世各种学者研究总结的,可不是现在史官记录的那种,所以涉及比较多的秘闻,正如王长林所说,很多秘闻只有当事人清楚的,这上面都有提及,虽然可能有偏差,但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