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小圣贤庄的主题(续)(2 / 2)

“太子殿下谬赞了!”韩非谦虚的行礼出声道。

“有了自己的领悟和见解,没有白白浪费这些日子读的书,还有为师的教导。”

荀子也是赫然开口,对着韩非称赞道。

荀子这开口就是为韩非站台。

韩玉也是出声称赞道:“名师出高徒,韩非深得荀子真传!”

说好话又不需要付出什么,韩玉自然是能说就说了。

“王叔多赞了,都是老师教导有方。”

韩非谦虚的说道:“非还需要多听诸位先辈之言!”

【先辈:指尊称年龄或辈分较长的人】

龙阳君眼中仿佛只有桌上的水果和点心,根本不想发言。

韩玉也没有什么自由民主,而是开口说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一段话出自《礼记·大学》,其意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切都是从修身开始,而修身则是获取知识!

知识改变命运!

这一点,韩玉是百分百认可的。

而到这时,大殿上只剩下春申君未开口了。

至于主位上的田建和言语,更像倾听的裁判。

春申君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开口缓缓讲述起了屈原投江时遇到渔夫之事。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这则故事表达是屈原面对楚怀王、顷襄王这样的昏君,其抱负与志向无法实现,加之群小的谗害,因而愤感不平不愿,看着楚地贵族乱政,葬送楚国锦绣河山。

加之长期放逐,身心交瘁,再无重返朝廷、实施理想‘美政’的希望。

为了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扞卫自己所毕生追索的理想,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憾,愤然投身汨罗江中。

屈原愤然自尽的内因似应是理想破灭后的‘绝望’,这样的死,当然不是怯儒或逃避对祖国的责任,而是对现实清醒的认知,是屈原坚守气节的最终追求。

就如同沧浪之水可以洗清一切,但却无法清掉屈原的追求。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春申君说完之后,整个身体却是略微的摇晃一下。

其摇晃的幅度并不大,但大殿内的所有人都看见了。

田建立马询问道:“春申君是否身体不适?”

“年龄大了,有些累了。”春申君低沉的说道。

“那这一场讨论就此结束吧。”

田建看了自家老师‘言语’一样道:“春申君还请回房休息,有何不适尽管开口,建一定全力配合。”

“多谢太子殿下。”春申君起身对着田建一拜后,转身离开。

荀子起身对着田建行礼,这时候韩玉也是起身,站立在韩非身边,然后跟随着荀子身后离开。

田建是携带六指黑侠和龙阳君居住在小圣贤庄内。

反正春申君在小圣贤庄一日,田建就在小圣贤庄一日。

首先,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中唯一一名还在世的,名望颇高。

其次,而且目前楚国三位公子争夺王位,根本绕不开春申君。

最后,要是春申君投齐,齐王法章举双手双脚欢迎,但要是不投齐,齐王法章也要让田建多多接触春申君,不仅能提升名声,说不定田建还能从春申君身上学点什么呢。

这本身就是齐王法章的用意!

青竹殿内!

韩玉对着荀子尊敬的说道:“荀子,这一次前来,是提前告知一声,下个月月底要前往临淄迎亲,还请荀子您做好准备。”

“嗯!”荀子轻微点头,应下了韩玉的话。

韩玉转头看向韩非说道:“还有韩非侄儿,你跟随我左右,到时候要辛苦劳累一番。”

“王叔客气了。”

韩非一双桃花眼笑眯眯的看着韩玉说道:“非作为王叔的血脉至亲,做事是应该的。”

韩玉见事情做好之后,也是拱手道:“天色不早了,那么我就先告辞了。”

“侄儿送王叔!”

韩非笑着送韩玉和桃花离开青竹殿。

过了一会,韩非回到青竹殿内。

“怎么了?”荀子看着回到殿内,眉目思索之中的韩非,问道。

“老师,非有些看不懂韩玉这位王叔了。”

韩非开口道:“那名叫桃花的侍女,手中之剑应是越王八剑之中的惊鲵。”

“此等名剑不是平常人可以掌控的。”

“能持持剑者,还伴随着王叔身边做一奴婢侍女,看样子这桃花不仅是美人,还是一柄利器。”

“那么韩非,你有何打算?”荀子问道。

“只有一些头绪。”韩非回应道。

“有头绪就好。”荀子摸着自己雪白的胡须,脸带微笑,目光之中还蕴含着期待神情看着韩非说道:“见今日小圣贤庄大殿之中,韩非娓娓道来一番理解,看样子是已经踏出了自己的道路。”

“那么着书一事,对韩非你而言应该也不是难事。”

韩非听着自家老师荀子的话,身子一僵,今日在大殿之中能口出理解,是因为这一段时间荀子和春申君聊着天下,家国,还有自身经历,从中有所理解。

可这不代表着韩玉可以把书给着出来呀。

面对荀子的目光,韩非只能开口道:“老师,非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