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文学造诣也不如赵忠卿?(1 / 2)

“皇上,臣重申下,这不是马屁,只是臣对您的肺腑之言。

只是趁着如今这个机会,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罢了。”

赵忠卿谦卑道。

乾隆嘴角乐的合不拢,双手抓住两边,举起整张纸,在窗户前借着射进来的阳光,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边感叹,边自豪。

这是词配自己,实在是太配了。

“李玉,给朕装裱,金粉描边!

挂在这养心殿,朕每日都得看到!”

“喏——!”

“那个刘墉啊……刘墉?”

见第一声没人答应,乾隆扭头看向桌案上,正愣神的刘墉。

“皇上…我,认输。”,刘墉手上的毛笔笔尖一滴浓厚的墨滴,打在宣白的草纸上。

听到刚刚的那句词。

说实话。

他只有认输的份。

词意虽然简单,却把对皇上的夸耀,登峰造极到了顶峰。

此词……乃极品!

刘墉喉咙耸动。

细细回味了那词。

只感大气磅礴,豪情万丈之感,扑面而来。

可以肯定。

自己写不出来这样的词。

像赵忠卿这样往天上捧,他刘墉不愿,也不会捧。

乾隆皇上虽然不算是昏君,但也绝对比不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每次作诗,之所以能够精彩绝伦,都得益于天人合一的那种状态,心里真心的有感而发。

他在这里,在乾隆身上达不到这样的状态。

本打算写一首夸耀乾隆文采的普通诗词,觉得也能胜过赵忠卿。

如今看来。

他太天真!

太天真了!

自己文学造诣方面 ,竟然也不如他赵忠卿……

“皇上,臣……告退。”

从刘墉离去的背影里,只能看出落寞。

“赵忠卿,你这次可是出乎朕的意料啊,在才学这方面,刘墉连朕都不放在眼里,今天你算是给他一棒槌,瞧瞧,人都蔫巴了。”

“没办法,这已经是我最低文化水平了。”赵忠卿摊手无奈。

“好了好了,呛刘墉那家伙一下也算是杀杀他锐气。”乾隆说着把案台上的奏折递给了赵忠卿。

“这是青海地方官府的折子。”

赵忠卿接过打开。

上面描述的是上次自己提出给青海受苦百姓的建议反馈。

【青海知府努力木报:

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臣和起义军头领交涉,承诺朝廷不追究其责任,并解释响银延误问题,稳住了起义军。

并附加了条件,延缓期间,每年多出十百分点的高额利息,届时等朝廷有钱之后,本金加利息一并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