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新知风潮(1 / 2)

许文斌的宣传手段当然不限于戏团。演戏主要针对中下层民众,还有针对士绅的,由《华夏新闻》和《新知》完成。

《华夏新闻》从去年十二月二十五就保持着五天一期的频率发报,大年三十都没有停歇,而且报纸上的内容已经不再有任何遮掩。单就海盗一事,细数了沿海各地大大小小几百次和海盗的战斗,大家一看才发现除了国民军以外,也就浙江等地的几个民团有那么几次胜利,而朝廷官军竟然没有一次胜利的。

关键是,看了报纸大家才知道,原来苏圣平下属的民团从朝廷获得的支持,除了海军外基本为零,而朝廷官军获得的支持是几百万两银子。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样一比较,给人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此外,《华夏新闻》还列举了详实的数据,曝光了朝廷的田亩赋税情况,大家一看才知道,原来朝廷的田亩高达几千万亩,但是纳税的却都是苦哈哈的百姓,占比不到四成。其余占大头的都是权贵、大官却不用交税,或者说交一点点的税。还有商税方面,普通商人,要缴纳高额的税收,而有权贵和朝廷高官背景的却不用缴纳或者少缴。尽管如此,朝廷还一再说财计艰难,要加商税。

如果说《华夏新闻》还都是探讨的国计民生,《新知》就是完全在谈论政治了。苏圣平自己写的有关社会契约的理论将会逐章发表;许文斌等人撰文写了朝廷党争的“前世今生”;总结了历史上王朝更替的情况,指出了朝廷的现状已是末代王朝。

由于是过年期间,物流行的速度也受到了影响,再者《华夏新闻》和《新知》的受众有限,尤其是《新知》,初十发刊的话,传到江宁恐怕也要到正月下旬了。但是,福州、宝岛、广东等地收到了最新版的《新知》。

宝岛国民军军营内,大部分军士已经返回。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始军事训练,而是正以连为单位,在思训官的带领下,学习最新一期的《华夏新闻》和《新知》。

《华夏新闻》是由专人诵读,这一期主要报道的是国民军抗击海盗的过程,还披露了苏圣平蒙冤入狱,在江宁遭受酷刑的事。国民军老一点的军士都记得苏圣平当年被捕,送往江宁后曾经消失过一段时间。除了少数人知道他是去了元、吴外,大多数还真相信了报纸上模糊的说法,就是苏圣平在江宁被关了一年,也被折磨了一年。

经过思训官的宣教,还有事实上生活和人生轨迹的改变,在军士的心目中,苏圣平的地位无疑是不可侵犯的。如今《华夏新闻》的报道和此前戏团演戏的渲染下,军士们听到苏圣平蒙冤入狱,受尽折磨,一个个恨的双眼发红,腮帮子咬的紧紧的,双手握紧拳头,好似一头发怒的公牛,随时准备攻击敌人。和《华夏新闻》上面简单易懂的文字相比,只接受了识字教育的军士,听到《新知》上的文章时,就有些蒙圈了。

苏圣平几年前就在《新知》上开始发表自己写的《民约》,之前总共发表了前三章。第一章国家、政权的起源,讲述了人们根据共同的原始的朴素约定组成了部落、国家、政权。第二章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分成三节讲了原始部落社会、奴隶君主社会和封建君主社会的三种不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第三章是三种国家政权组织的基础和分析对比。从第四章开始就停发,原因是过于敏感,任何当权者看到了都会定义邪说。因为,第四章提出了君权民授的概念。居于前面三章的分析,提出了一切政权组织都是民众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授权给统治者才得以成立的。

君权神授是这个社会皇帝维持统治的法理基础,也是儒家统治社会的理论根基之一。苏圣平提出君权民授这一概念,无疑是一声惊雷。在国民军普通军士看来,既然苏圣平说了皇帝的权力是自己委托给他的,官员的权力是自己通过皇帝授予他的,那就是了,反正他们觉得苏圣平说的一定是对的。

国民军的军士看不懂,侯望楼、张文昌、陈继平、白文华、郑荣天、刘天瑞、李鼎智这些人一开始也看不懂。看不懂没关系,接着再看,越看越觉得似乎是那么一回事。亚圣孟子不是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吗?前朝皇帝不是也说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朴素的民本思想大家都早已熟知,但是再往深里去想,才发现苏圣平所说的很有道理。

“人想要生存,个体的力量是微薄的,个人的生存、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能力的统治者的社会比在一个无统治的、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可行的办法就是集合起来,形成一个国家。国家的目的就在于保护每个成员的人身与财产。这就是国家和百姓个人的关系”

“朝廷是国家的统治者,是联系百姓与国家之间的纽带,是代表百姓行使统治国家的权力。而皇帝只是统治者的一个化身,是朝廷外化的一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