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议税初成(2 / 2)

苏圣平道:“无他,一是算账的人必须得和此事无干,方能尽心查账。二是微臣教了他们一个简易的账册制作方式,与现今的记账方式不同。”

周秉政对苏圣平算是比较了解,对他干出奇奇怪怪的事情并不觉得不对,反倒是唐海刚笑道:“没想到圣平还懂记账之法。”

苏圣平心说,这阿拉伯数字一下子也跟你们说不清,再分类归纳整理,自然快多了,不过这真不好解释,只能说:“也就是简单的统计之法。”

周秉政不管这些技术细节,道:“接下来你就按这个跟地方的官老爷先对对账,然后让他们自己去领账单。五日后,我和唐大人再和你一起与他们议税,二十之前要把各府税额定好。”苏圣平欣然领命。

唐海刚看着周秉政和苏圣平两人轻描淡写的就把困扰朝廷半年有余的议税之事给说定了,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到底是周秉政之前就有了成算,还是这一切都是苏圣平带来的?

周秉政实际上并没有唐海刚看起来那么轻松,一来苏圣平的能力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二来他还得考虑后面如何威逼那些地方当权派主动增加合适的税额。周秉政深知一旦朝廷无钱办事,可是会造成政权崩塌,所以加税是必然的。但是,作为有对朝廷、苍生有想法的高官,也不能冲在前面,否则一旦得罪了全体地方官,那后果不言而喻。到时能全身而退就不错了,哪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皇帝把唐海刚派来,是起到监督震慑作用,监督户部不得以党派利益枉顾朝廷利益,震慑地方官员老实加税。所以唐海刚这种人,帮忙敲敲边鼓、抢功劳是可能,真的冲锋陷阵完全不用想。因此,只能依靠苏圣平。但是看着眼前苏圣平提交的建议各府增加的税额,他认为还是多了点,觉得应该兼顾一下那些地方官的感受,到时这个好人他再来做。

苏圣平就如对待罗炳南一样,用详细的数据又和两个府的官员比对了账目。当然,对一些比较敏感的账目,如泉州的商税、衢州的农税等各府最大头的账目,他都避而不谈,给各府和周秉政操作的空间,因此他虽然给了周秉政那张建议税额,其实也已经是含了水分。无奈周秉政还是认为过高。

其间,皇帝陛下得知议税之事能够很快就出结果后,特意在朝会上给户部或者是周秉政等人撑腰,声言所有人不得对户部施加影响,一律由户部和各府商谈,若有发现违法定然不饶。当然,事实总是和皇帝估计的相反。明着不能来,自然会暗着来。

所有参与议税的,不怕周秉政和唐海刚,尤其怕和苏圣平对账,鬼知道他那么短时间内就能查清那么细的账。于是各种托请纷纷上门,搞得苏圣平不胜其烦。就连周舟都被人搞得出来说情。

两人刚刚送吴红梅一行人返回泉州,回到家后,苏圣平才说:“周舟,你说的什么和天下官员为敌,我不是不懂。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事情我自有想法,你不用担心。”

周舟道:“圣平,从小到大,你就有主意,但是这次你确实要小心。那些人不敢对我爹和唐大人怎么样,对你可不会有顾忌。”

苏圣平哈哈一笑,神秘的看了周舟一眼道:“曾经听闻文官有三思,思危思退思变,如果没有这么一出,我如何跟你父亲和皇上自请外出?”

周舟没有理会苏圣平,自顾自在那思索苏圣平所说的文官三思,好一会才问:“圣平,你想外任?”

苏圣平郑重的点点头,道:“对啊,最好到哪个县当县官。你知道我不喜欢当官,考国试、进官场无非是想进入这个体系,免得自己和朱强他们遭受来自官场的打击。”

周舟见苏圣平说的认真,也对他有所了解,以他如今的名气、家底、本事以及和自己父亲的关系,真要当官的话,自然是在江宁最好,不用几年时间,朝堂上自然就有他的位置,而不是如今的想要外任。

苏圣平接着说:“不说我了,你有没有兴趣外任?”

周舟道:“我爹的意思是明年先把婚事给结了,然后就在江宁按部就班熬资历,等时机成熟了再外任。”

苏圣平呵呵一笑,道:“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做官。不过,我还是希望如果有机会的话,你能和我一起外出。”

周舟道:“我也想和你一起,如果能回泉州那是最好。说实话,对如今的朝廷我还是很失望,此前那些破事你我都清楚,这样的内耗对国对民都极为不利。像我爹他们那些一心想要做事的,虽然也反感这样的党争,但实则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党争,而且不自觉的会把所有事情往党争上面去想。就像刚刚你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留在江宁,不说出身东南,还有一个那样的老爹在,但凡想做点事情,人人都会因为我是东南党,处处防备我。虽然我现在清醒,可是久而久之就怕会和我爹他们一样,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先把对方斗倒,等自己上台再做事。可那样子,不仅斗争的过程中内耗严重,掌了权之后大部分精力还要应付明枪暗箭,真要做事又是千难万难。真不如回泉州和同学、兄弟们在一起自在。”

苏圣平看着周舟侃侃而谈,道:“没想到你想的这么透彻,不过你还忽视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除非推倒重来,否则朝廷这样的弊端是无可救药的,任何人上台掌权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