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三章 唯有盈利,才能推广(2 / 2)

但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平台,他都很渴望和期待。

强力的对手总能给他带来刺激感,在向梅罗发起冲锋的路上,和这些对手一一较量,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啊。

不过就在他幻想在世界杯舞台上和一众球星对决的时候,一条小叔李立军发过来的短信让他瞬间回到了现实。

看着这条短信,李默的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终于可以开始了......”

第二天中午,李默在谢菲尔德等到了从德国赶过来的李立军,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这段时间一直待在伦敦帮李默处理商业合作事务的查理。

当看到小叔文件包里那一摞合同和资料的时候,李默就知道,事情应该是办成了。

“不得不说,李,你的想法很是大胆,此前从来没有人在你们的国家干成这件事,如果培训基地真的在你的家乡搭建了起来,上帝,我记得你老家所在的城市就有近500万人,只需要把临近的一两个市都囊括进来,那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发掘地!”

查理看起来比李立军还要激动,但李默和李立军相视一笑,并没有接过查理的话茬。

华国和非洲,南美那些地方的国家都不一样,在非洲或者是南美洲,一个青训基地能在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区域里选材,那说不准真能挖掘出不少的足球天才。

但在华国,可不止是看小球员有天赋就能把对方带到职业足球这条道路上来,如何说服他们的父母,如何说服他们所在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如何说服他们自己,这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不能简单用一句“自有国情在此”就概括其中的困难,此前李立军在国内跑了这么久,也是在组建团队的同时,收集各省业内人士遇到的推广困难。

李默没有那么伟大,妄图凭借一己之力就改变整个华国足球的现状,但他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找到一条对外输送人才的通道。

是的,即使要在国内,在他的家乡建立起一个青训基地,但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国内办成这一整件事。

地基歪了,那在上面搭建再多的建筑,那也是歪的。

李默只能把职业化的训练放在国外,而放眼望去,五大联赛里最合适的也就只剩法甲和德甲了。

英超首先排除,劳工证的限制就卡死了不少亚洲球员的登录,西甲和意甲的外援限制政策比较严格,法甲比较宽松,德甲则是最为宽松。

所以在国内搭建青训基地的同时,李默也让小叔帮自己在国内物色德语和法语的专业教师,优秀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也行,总之是多多益善。

“和老家政府那边已经敲定了合作的细节,你把青训基地放在涪城,也算是给老家做了宣传,选址不在城区,那一切也好说,就是和各地中小学的合作通道建立得比较慢,这一点你要有心理准备,不过只要有了第一批学员,我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李立军在沙发上,拿出了文件包里的合同和资料,让李默慢慢看一下。

他这段时间可是累得够呛,光跑完整个市的中小学校就花了两个多月,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谈,有的学校爽快答应了,但这样的学校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在观望。

毕竟李默现在在国内的风头一时无两,他办青训的这个事儿,家乡的父老还是很给他这个面子。

不过事情一关系到学生,那就不只是单单学校说了算了,后续少不得还要和家长们通气,还得在市里大力宣传,找人演讲,总得先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才是。

对于这一点,李默也是早有打算。

说到底,就是一个学训冲突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鉴欧洲各足球强国的青训思路,但不能照搬。

因为欧洲这一块,中小学的学生有着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他们在完成了学习任务的时候,还有着充足的时间供他们踢球和去就近的俱乐部梯队训练。

华国的教育制度则是不同,要推广,首先就得做本土化的改良。

李默还是打算先从兴趣方面入手的,从小学和初中的学校抓起,就抓这个兴趣。

学生愿意了解足球的,想踢球的,可以参加他们青训基地在学校里组建的兴趣小组。

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只要报名就能参加,按年龄段不同分为不同的组别,平时完成了课业和学习任务后,利用傍晚和周末的时间,在附近搭建好的小块场地或者是学校的足球场上学习踢球。

每周组织临近的几个和青训基地合作的学校之间踢一踢比赛,各组别都踢,不踢大场,以五人制和七人制为主,就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主。

比赛服装,鞋袜,用球,这些成本都由青训基地提供,尽可能的降低家长们的抵触心理。

而在孩子们学习,接触足球的过程中,展露出这方面天赋的,自己也是真心喜欢足球的这少部分学生,才会是青训基地的目标生源。

这些学生就和国外那些报名参与俱乐部梯队的小孩一样,从进入青训基地开始,就可以接受半职业化的训练了。

不过他们依然要按时完成平时的课业任务,有成绩不好的,青训基地也会安排老师进行辅导。

而在这一阶段,依然是以兴趣培养为主,能坚持下来的学生才会进入下一阶段,即留洋阶段。

因为青训基地里平日就会开设德语和法语的简单培训课程,达到最低标准的青训学员就会进入最后的考察期。

在考察期间,除了青训基地的工作人员说服他们的父母外,他们自己也有任务。

不止是踢球天赋要达标,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要达标,才能正式踏上留洋之路。

因为就算去了德国或者是法国,他们也依然要过几年边上学边训练的日子,这就相当于是既留学也留洋训练,在成绩有保证的情况下,相信不少的家长会更认可这样的青训方式。

毕竟说白了,只练球,练出来了那当然皆大欢喜,但练不出来呢?

练不出来,在华国社会上能走的路就太窄了,家长们如何敢放心把孩子交到那些所谓的办足球青训的人手上?

李默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个最根本的矛盾,让家长知道,即使他们的孩子最后没能走成职业化足球的道路,最后还能回来继续念书,继续考大学,不会耽误到他们的人生路。

当然,这种模式也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华国学生的学业压力之繁重,李默当年也是体会过的,不过好在初中小学时,学生们还有不少自己的课余时间。

孩子们如果有兴趣,挤一挤时间,也是能在七八岁到十一二岁这个阶段顺利完成初期的足球兴趣培训的。

之后进入青训基地的学员生活得会很充实,但也会很枯燥,毕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为了足球而忍受自己的生活几乎就处在学习和训练这两种模式中。

白天上学,下午放学后就去青训基地练球,玩游戏的时候很少,有时候课业跟不上还得在晚上学习,光这一点,可能很多孩子半途就会放弃职业足球这条道路。

但,即使大部分的孩子都放弃了,最后坚持下来的这一小撮,也足够李默展开他的庞大计划了。

因为华国的人口够多,适合踢球的,有天赋的孩子也足够多,一小部分能去欧洲训练,具体到人数上,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哪怕李默只是在自己的家乡试点,但他相信,自己老家的城市加上周边的几个城市,能走出来的职业球员绝对不在少数。

他要做的,就是搭建起这样的一条稳定链接德法两国青训体系和本国人才的通道,适合的,家长同意的先走出去,没能出去的这部分孩子,至少他们也对足球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也算是一种成功的推广和普及了。

不过,李默不想当一个滥好人和慈善家,当通道成功建立起来后,他还得看是否能盈利。

初期的投资是必要的,连投三四年看不到回报也很正常,但盈利是最后在川省推广这种模式的必要条件。

所有从青训基地走向欧洲俱乐部的小球员,其经纪合约必须属于李默和门德斯合作成立的经纪公司。

这一点,没得商量。

徐指导在崇明岛上干青训,那还得卖出一个又一个球员回血呢,李默可不是什么冤大头。

没有盈利的事业,那就不可能做大,做强,除非背后有金主爸爸一直烧钱。

但这件事李默拉不到太多的投资,他想要一直稳定的做下去,到最后推广这种模式,那就必须得有盈利这个前提。

不然他就算再有钱,也不能一直自己掏钱去补这个窟窿啊。

再说了,如果不把经济合约卡死,到时候青训基地辛苦培养出来的苗子,别说输送到欧洲继续训练了,出国之前就得被国内的各大俱乐部给挥舞着支票挖走。

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他可不愿意干。

说起来,他计划在国内干的事业,其实和各大足球经纪公司在南美洲,在非洲,在东欧和那些小俱乐部合作,不断的把当地的天才球员输送到欧洲做的事差不多。

可李默要面临的困难却是比那些经纪公司要难上数倍,甚至是十几倍。

因为他还要负责这些孩子的学业,负责他们的未来,不然就走不通家长这一关。

这一模式能否成功也是个未知数,毕竟此前从没有人在华国干过这样的事。

目前在国内干青训最成功的徐指导,也没能建立起稳定的对外通道,就目前国内的足球环境,徐指导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顶天了。

可李默不想再走老路,在国内继续蹉跎下去。

不然华国的足球,在他退役后,在目前这一批留洋的球员退役后,就还会回到老样子,甚至更加不堪。

他要硬趟出一条新的通道来,和国内没有任何的瓜葛。

可能最后这些小球员也只是在五大联赛的二级联赛里效力,但这样的一支留洋军团,却也足够支撑着华国的足球在亚洲赛区勉强保住一流的席位了。

“以前不知道有多少经纪大鳄想要和你们国家的俱乐部建立起合作关系,你知道的,李,十三亿人!上帝,你们国家的人口比整个欧洲的国家加起来还要多!哪怕是一个省,比如说你的老家,人口就比绝大多数的欧洲国家要多,所以他们都想开发这一块巨大的市场,你的想法绝对是天才级别的,以后我就向老大申请去你们国家......”

查理很罕见的唠叨了起来,一说起华国市场的时候,他就双眼放光,看起来今年夏天在华国陪李默签下数份大额合同的经历狠狠的刺激到了他。

李默靠在沙发上,也是闭眼遐想了起来。

在自己的家乡,孩子们真正的认识到了足球,想走职业足球道路的不需要再进体校,不用再四处交钱,有了更好的通道,更科学的训练方式,家长也没了后顾之忧...

“会有那么一天的,查理,会有那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