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它的,那还真没有。
你魏国认为和我楚国好,那是伱的事情,与我有什么关系?
从大义名分上,楚国没有任何失德,算是保住了最后的底线。
可徐国和梁国,就不是这种关系了。
他们是有明确的盟约,而且还签署了结盟国书的。
要是这个时候,徐国捅梁国一刀,那可就是真正的背盟,失信于天下,为各国所不齿了。
以后徐国想要和各国合作,想要进行各种外交商业活动,那是想也别想,根本不可能了。
各国也都会防着徐国一手,对这个背盟小人警惕无比。
徐国将会陷入比楚国还要孤立的境地。
嗯,这是理论上的后果。
实际情况上,有了楚国这个崛起的变数,各国最终会如何对待徐国,便有些难说了。
毕竟,在抗楚这个最大的大义前,徐国这个重要的霸国,还是一个很难忽视的力量的。
没有楚国,按照原本的国际规则,大伙自然可以随便孤立徐国。
可有了楚国,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一切就说不定了。
但也正是说不定,所以一切都有可能。
各国有可能针对徐国,也有可能不会,这处在会与不会之间的概率,足够使人产生忌惮,不敢轻易尝试了。
反正徐国就不敢。
已经和楚国接壤,甚至很有可能成为继魏梁赵郑之后,下一个被楚国打击的倒霉蛋。
徐国对于国际帮助的需求,那可是一点也不比梁国少。
没有梁国、魏国、许国、郑国、赵国、晋国等国的帮助,徐国可没信心,在面对楚国的时候,自己能扛下来,不被灭国。
因此国际声誉,对于徐国来说,还是极其重要的。
这也导致了,他明明有着迫切的扩张需求,周边也有极好的扩张方向。
可自己却出于声誉的顾虑,那是半点也不敢向梁国动手。
而武的不行,最后也就只能来文的了。
因此从去年迁都后,在乐安郡站稳了脚跟开始。
徐国就在一边大力帮助梁国的同时,也在不断派出使者,来大梁这边进行沟通,对梁国的君臣进行工作。
这为的,就是想要说动这些梁国高层,和他们商讨,割让、或者说出售地盘的事情。
只要梁国愿意让出一郡,那么徐国愿意付出大量代价,将之买下来。
这个活动,已经进行了大半年,已经取得了不小成效。
到了现在。
眼看大梁快要保不住了,依旧留在大梁城内的徐国使者,更是主动提出了。
梁国割让一郡,用以换取徐国出兵相救的提议。
在国都沦陷,生死存亡的危机下,这个提议,已经被梁国君臣通过了。
只要徐国能出兵一百万,前来相救大梁,帮梁国保住大梁,或者说保不住后帮他们重建起新的第二道防线,即梁之后的山阳郡防线。
那么梁国就愿意割让后方的青平郡,将此郡让给徐国,作为徐国在青州的第三郡地盘。
嗯,这个青平郡在青州东北,处在徐、青、豫、荆四州交界,是实打实的边疆区域。
人口也不多,一百七八十万的样子。
而此郡的北面和东面,这是唐国疆域,对梁国来说,同样和敌国接壤。
为了此郡安全,梁国在这里驻扎了三十万大军,此外还有五十万的徐国大军,在此驻防。
从以上复杂的成分,不难看出,青平郡形势很恶劣,不仅面对着唐国这个外敌,同样还遭受着徐国的渗透。
甚至可以说,青平郡内已经有不少府县,其实已经实质处于徐国的掌控之中了。
梁国对这里的控制,并不严密,统治相当虚弱,一点也不稳固。
要不是这个地盘,是阻挡梁国入侵青州,是屏蔽自己后方腹地的重要据点,梁国早就不想要了。
更不会派出宝贵的兵力,安排在这边驻守。
如今既然徐国有着扩张地盘的需求,而梁国自己,也有着对外求取援兵的需要,两边你情我愿,自然一拍即合。
用一个已经半失控,被徐国初步渗透的边郡,换取徐国的百万援兵,怎么看都是一个极合算的事情。
这样北边的窟窿,就能让徐国顶上去了。
现在的梁国,应对一个楚国,几乎就要了整条老命了。
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应对另一个疯狗一样的唐国。
将青平郡这块鸡肋丢给徐国,然后让它去帮梁国抵抗唐国,帮助屏蔽梁国的东北边境,去和那条疯狗死磕。
梁国自己,还能抽回青平郡的三十万边军,将之用到西边更为紧要的前线。
现在的梁国,在经过一连串的损失后,兵力可是紧缺的很。
大梁不管能否守住,都改变不了梁国因为此战,损失了上百万大军的事实。
此战是赢是胜,已经没多大意义了。
胜也好,败也好,如何在战后重新构筑西部防线,才是梁国的首要之务。
若不能做成此事,那就算大梁保下来了,也没多大用处。
因为你没兵力去守,即使大梁城上,依旧挂着梁国的旗,可这座城池,还能是梁国的吗?
不过是任楚人予取予求罢了。
甚至如果不能及时填好防线,别说大梁了,大梁后面的梁国诸郡,能否保住都是个问题。
在丢失了大量地盘后,沦为了一般霸国的梁国,没了天下第一国的底蕴,弊端就在此时显露出来了。
一般的霸国,哪怕独占了一州,人口也就两三千万。
以这点底蕴,拼了命,也就弄出四五百万兵马来。
如今梁国在东线填了百万人,南线又是百余万人,西线也是百余万人,合计才堪堪四百万兵马而已。
可现在,楚国第二次北伐,西线大梁防区的一百二十万兵马,一波就被耗了个干净。
梁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兵力,就这么着没了。
以其国力,以其人口,在没了这些兵力后,没个十年以上时间,不等国内孩童成长起来,根本就恢复不过来。
可现在哪还有十年给他?
所以说,这一波打击,就是实实在在,完全无法恢复的损失了。
梁国的战争潜力,直接打空了四分之一。
而他的防线,也出现了致命窟窿,急需新的力量填补。
东平郡的三十万兵马,在这个时候,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可这三十万人,也只能解一时之渴,想要靠这点人马,搭建起新的西部防线,根本不可能。
来个上百万人,才勉强足够。
不过以梁国现状,哪还有上百万人给它抽掉。
总不能再按上面说的,把那些十五岁以下,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小孩,给征集过来吧?
以那些王公贵族的秉性,他们对此倒没多大心理负担,是能做得出这种没下限的事情的。
但能做,也得管用啊。
这种乌合之众组成的军队,真拉到战场上,怕到时候不仅没能稳固防线,反而使防线变得越发虚弱混乱,不堪一击了。
于是,自求于内做不到,那也就只能求于外了。
那徐国的百万大军,救援大梁,这只是一方面。
借助对方的兵马,构筑新的西部防线,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核心。
而这两国达成利益交换后,陆渊的大梁攻略,顿时又增添了新的变数。
在七月中旬,原本被楚军占据的梁郡东北部,顿时传来不好的消息。
大批徐军入境,在当地梁人的配合下,驱逐了该区域的楚军,重新夺回了这一区域。
大梁城外,徐军的旗帜出现。
被楚军围困已久的大梁城,重新与外界取得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