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九屠现世(2 / 2)

自古华夏大地讲究个寻仙问道,各路能人异士怀着探究天地奥妙之决心,四处奔波游走,由此便衍生出了最早的四门学问,叫天地人神,天学地学人学神学。《左传》里边提到,国之大事,在祭祀与戎。就是说一国最为紧要之事,就是祭祀,跟上天鬼神沟通,这边是天学和神学。然后才是打仗。可想而知,鬼神奥妙之事,在古人来说,那是头等要事。

自打三皇五帝以降,据说跟鬼神沟通,一直都有特殊方法,而且并非是什么特等机密,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是到了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二颛顼在位年间,这位动了歪心思,搞了个叫绝地天通。

这绝地天通的意思呢,表面看来是要断绝人神之间的联系,让人脱离神权。实则是庙堂是垄断了神权,此后颛顼将此人神沟通的奥秘,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即夏王朝名义上的开创者大禹。

大禹治水而后,铸造日后的王权神器,也就是大禹九鼎。九鼎之上的刻着的就是华夏大地天地第一号的机密文件:山海图。这份山海图,也就是通往神仙所在之处,昆仑山,进而跟神仙沟通的地图。

但是要注意,这个神话中仙人所居的昆仑山,并非咱们青藏高原上的那个山脉。根据《山海经》所述的昆仑仙山,那比整个地球还要大。

再说山海图,无人能懂。后来周灭商,九鼎入周,周天子穆王,也就是周穆王根据山海图所指,一路西行,碰到了西王母,并得到了热情款待。西王母很遗憾的告诉周穆王,说是颛顼帝绝地天通,那意思是啊这是搞文化垄断,这是人间第三次礼崩乐坏。这里的礼和乐并非后世孔夫子说是礼崩乐坏,后来临别之际,西王母赋诗一首,说是元始无意画世间,山川江湖显自然; 人天一别路途远,回眸已隔万重山。

再到后来秦皇派出各路术士方士寻找昆仑仙山,一无所得。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其中一个重要目的也是要寻找仙山昆仑山,张骞走到了黄河的源头于阗一带,一看高山耸立,晃了晃脑袋说这就是昆仑山。而后回报武帝,这也是如今昆仑山的由来。但是咱们可要知道,张骞所说的昆仑山,跟神话中的昆仑仙山可是两码事。

但是在此寻仙问道的艰辛探索之中,人们的见识学问逐步增长。到了东周列国年间,更是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诸子百家。

这是中华文明史上难得一见的文化奇观。

奈何,此后,秦皇扫清六合,一统华夏。帝国它并不需要什么文化,他需要的是万民臣服或者叫顺服。文化这玩意多了反而容易滋生异端,动摇帝国的统治根基。因此各路学问遭受灭顶之灾。那么为了保留文化火种,诸子百家之中的九位佼佼者,在帝国的打压之下,暗中结盟,九屠门户便应运而生。

但还是文事需有武备,没有武力基础,文明无法延续。因此九屠门户之中的镇派之学就是兵学,也叫屠学。其次才是各路武学以及各种思想传承。

这就是九屠大概的这么一个来历。

那咱们闲话不表,书归正文。

前文书说道,东瀛黑剑流的女少主,玉藻皇妃,暗中谋划,带着黑剑流门长宫本九郎以及门户中的一众高手,趁着大宋绿林彼此内讧,杀了个血流成河之际,忽然出现,要此机会,一举剿灭上三门,一统大宋绿林。而后再携大宋绿林之力,回师东瀛,铲除他们旧日对手西剑道的残余势力,并且要重回朝野,夺回属于白鹤白宗仁的天皇之位。

当此之时,这个形势啊,是上三门损失惨重,多位门长派主悉数阵亡。余下的白云剑客夏侯仁,小剑魔白一子,魔山老母毕月宵等人那都是血染征袍,都是咬着后槽牙,在这儿硬撑着呢。

而罗霄这方面,因为事先存了个坐山观虎斗的心思,因此他的人是能躲就躲,能闪则闪,躲在一旁看修罗恶道的人跟上三门的人拼了个你死我活。故而,罗霄这方面的实力犹存。而且要说大宋绿林八十一门,起码也有三十多个门户因为武圣人于和的关系,是誓死效忠罗霄。

原本罗霄打算着正好趁着上三门和修罗道他们两败俱伤之际,可以一举铲除其中的反对势力,而后便可牢牢把控自个儿屁股底下这把八十一门总门长的宝座。

可哪曾想,人算不如天算,罗霄做梦也没想到,修罗道之前收的那个弟子白宗仁竟然是东瀛国的太子,更没想到,东瀛皇妃亲自率队,反而把大宋绿林给打了个埋伏。

那么现如今怎么办,眼瞅着玉藻皇妃当场提出,要跟大宋绿林一决雌雄,分个高低上下,那么输的一方自然就得听凭人家,是杀刮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