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打蛇须当打七寸(2 / 2)

噫嗯,侄儿遵命,您就瞧好吧。

房书安手里晃着个瓢,在粪桶里边这么一嚯弄,好嘛,这个味儿就甭提了。噫嗯,来啊,给我这他妈小子摁住了。

老房说着,就准备给这孙书奇楞往下灌。哪曾想,孙书奇把脑瓜一晃:房书安,不必。我自个儿来。不要给爷爷灌粪汤吗,来吧,爷爷接着你的。说完了,把眼睛一闭,嘴巴张的老大,那意思你随便来。

老房一看,嘿呀,嗯~~~油盐不进,这一来啊,还把房书安给闹麻爪了,咝,老房就知道,没用。看来今儿个是真碰到茬子了,诶呀,这个贼,当真是一条好汉。可惜了的。

眼见得众人拿这个贼是毫无办法。这时候啊,在一旁观瞧的汾阳地方,眼珠子一转,忽然就想起一件事,赶忙来在蒋平面前,诶,我说四老爷,下官忽然想到一事。

蒋平急的跟个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噢,快快讲来。

呃,四老爷,当初那位小师父把这贼送到了下官府衙,当时我就记着,那位小师父顺嘴提了一句,说是么,这个贼,叫孙书奇,乃是东京人氏,父母双全,有妻无妾。

咝,哦?蒋平一听,当时眼前一亮,嘿呀,你怎么不早说。话音未落,蒋四爷崩儿一蹦,也没跟人打招呼,赶忙来在后堂,找到红笔师爷公孙策。央求他赶忙命人找来东京城的户口档案,查找一个名为孙书奇,年岁约莫在三十左右岁的人。

在这儿啊简单说下咱们中国古代这个户籍制度,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开始进行了人口登记,战国策记载,东周列国年间,有个魏国人去往周朝,被城管给逮住了,就问你哪里人,魏国人说,我乃是周朝人啊。

再问,那你有暂住证没有?

呃,没有。

没有还敢说你周人,我看你就是个奸细。

诶,这魏国人灵机一动,就说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那么我不管是哪国人,实质上也就等于周人。诶,靠着这番说辞,才躲过一劫。

到了唐朝,又把人分为了良民和贱民,良民是主人,有户籍。贱民是仆人,没有户籍,只能跟在主人名下。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奴隶贸易,各种外国奴隶,昆仑奴,朝鲜女奴,菩萨蛮等等奴隶生意十分火爆。

到了北宋年间,废除了唐朝那一套,大家都是自由民。同时因为商业发达,人口流通,分为了城市口和农村户口。尤其东京城户口十数万,人口百十来万,因此这人口管理必须更有技术含量。根据不同的财产,官府给每个人独特的户口身份。

而且也有连坐制度。比如水浒传中,武松年轻时吃酒带醉,打伤人命逃门在外。结果官府就把武松的哥哥武大,从阳谷县抓到了清河县,虽说武大仍然可以卖炊饼,但是得定期去衙门登记。以此来诱捕武松。

再如鲁智深打死镇关西,跑路之时没有藏身之地,就因为户口管理严格,如果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当时就得露馅。后来不得已才出家为僧。

那么说回到蒋平,蒋四爷就是这个意思,查阅东京户籍档案,结果这么一看,果然,还真就找到了这位孙书奇。一看,跟那位汾阳地方说的一般无二,姓名地址年月生辰一应俱全。

蒋四爷心中高兴,谢过了公孙先生,迈着方步来在前院,一看孙书奇仍然在那儿跪着,蒋四爷就是咯儿咯儿一乐,嘿呀,我说孙书奇,南城西大街玉仙酒楼,你应该熟悉吧?

孙书奇一听,眉头就是一皱,蒋平,你这话什么意思?

嘿嘿嘿,姓孙的,水贼过河甭使狗刨,什么意思,你不明白吗?你不就在那块长大的吗,你的父母妻子不就在那块做个小买卖吗,嗯,还用我继续说下去吗?

咝,啊?孙书奇一听,吃惊非小,猛然之间他想起来了,前些日在霍邑聚星楼,自个儿跟那个算命的破老道开个玩笑,结果一时大意,自报家门,把自个儿的老底儿全给端出去了。诶呀,甭问,指定是被那小和尚都给听去了。诶呀,孙书奇是后悔不迭。

蒋四爷一看,心中暗笑,就知道这回啊,算是打到这个贼的七寸了。不怕他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