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还朝面圣起疑云(2 / 2)

简短节说,到了次日,众人各自穿戴整齐,文官武将各自更换一应官服,而后再在包大人的带领之下,来在八宝金殿,参王拜驾,三呼万岁。

四帝赵祯高坐九龙椅,众卿家平身。

可老少英雄这么一听,就觉着不太对劲儿,一年多不见,皇上这嗓音怎么还变了?及至缓缓抬头一看,众人都是一惊,就见皇上的脸上青一道紫一道,脖子上头还缠着个绷带,看上去似乎是刚刚跟人打了一架,而且是重伤初愈。

包大人一瞧,心中暗暗吃惊,便赶忙一拱手,吾皇,呃,这,陛下,微臣敢问,这,是何状况?

四帝赵祯微微一笑,包卿家,不必担惊,前些时日,朕前去拜谒先帝陵寝,哪知遭遇刺客,所幸者,受伤不重。只是这颈项之上挨了一刀,让朕呐,说话这音儿都有些变味了。

原来如此,陛下,微臣无能,让陛下遭此大难,实在是万死难辞其咎。

诶,包卿何罪之有?啊,这些事体不说也罢。嗯,众位卿家此一番扫灭贼寇,劳苦功高。来啊,宣朕旨意。

早有一旁当值的宦官出列宣旨,旨意的大致意思是说,包拯众人功勋卓着,着即重新起复包拯为开封府尹,领左班丞相之职。原大理寺正卿孙立之前兼任开封府尹,现仍然回任大理寺。其余老少办差官一体回转开封府,人各赏银五千两,此外,考虑到众人劳苦奔波,额外赏赐鹿茸、桂苓等名贵药材,让大家伙休假一月,好生将养身体。另对伤亡将士,倍加抚恤。

众人听完了,虽说感念皇上的恩德,但是,内心深处仍然有许多疑惑不解之处,咱们单说白眉徐良,徐良就等着这一天呢,因此,他虽然见着皇上好像是身心疲倦,仍然是一拱手,启奏陛下,微臣有一事不明,想求陛下明示。

噢?徐良啊,你有何事不明?

回陛下的话,此一番臣等赶奔秦州府,为了剿灭贼寇,九死一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眼见着就要大功告成,不知为何,陛下要臣等紧急撤兵,以至功亏一篑。还请陛下明示。

老少众人一听,都是眉头紧皱,心说徐良这胆子也太大了,这是当堂质问一朝的天子,而且语气还显得十分严厉。

包大人想说些什么,替徐良把这话往回拉一下,可使了几回劲儿,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哪知,四弟赵祯不愧是个仁德之君,丝毫不以为忤,反而微微一笑,啊,徐良啊,朕在召旨中讲说得明白,乃是为了顾念骨肉亲情,故而宽宥那赵一统。这,又有何不解之处?

徐良一听,心中冷笑,心说话了,陛下,您甭跟我装蒜,你跟那赵一统素未谋面,而且他摆明了要夺你的江山,皇位之前,何来骨肉之情,分明便是托词搪塞。但是,话还不能这么说。

因此,徐良一皱眉,谢陛下,微臣受教了。

话说到这儿,包大人突然又搭了个茬儿,臣启陛下,前者微臣已快马急报,那房书安擅杀秦州知府甘世英,臣念及当时形势迫不得已,故而判处房书安十年流刑,或轻或重,还请陛下圣裁。

众人一听,不由得都有些替房书安紧张,大头鬼也是满脑门子冷汗,心说荆鸿小师父可不在这儿,哎呀,别过了包大人这一关,却栽在皇上这一头儿啊。

那位说,包大人断案,向来秉公执法,唯法是从,怎么到了现在,要让皇上来裁决呢?

这不奇怪,就因为房书安擅杀大臣这件事,它无法可依,故而只能由皇上来定夺。

就见四帝赵祯微微一皱眉,好半晌没有说话,蒋平徐良云瑞等人都拧着眉头,等待着这最后的裁决。

可谁知,足足等了能有一盏茶功夫,皇上这才发话,呃,众位卿家,按说房书安擅杀大臣,罪不容诛,但是,朕也听闻房书安乃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因此,究竟如何判定,容朕三思。眼下且让房书安暂时仍然以带刀护卫之身,供职开封府。好了,朕身体倦怠,众卿家都退下休息去吧。

众人再次行礼,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