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威风八面房大将(2 / 2)

好家伙,这一嗓子,把众人的耳朵都震的发麻,就听房书安继续哭诉,是一把眼泪儿一把鼻涕,哭的死去活来,浑身发抖,甘大人,恕书安冒昧,现如今,边塞各城,烽火狼烟,百姓流离,无有居所。沙场上是战死的壮年,春闺中是待归的妻儿。白发苍苍,倚门而望,我的儿,你征战多年几时还?可恨你,甘世英,葬送十万我的好儿郎。道路旁,是饿死的乡民,陋巷中,在待哺的孤儿,事到如今,你让我大宋良将可奈何,唯有抡枪跨马,和那贼人决死战。对不起,甘大人,我不该挥剑把你斩,怎奈为了边城十万户,大义所在,不得已,动了刀枪!呜呼哀哉,甘大人,黄泉路远难相送,待到我,斩将夺旗退贼兵。那时节,必然是绳捆索绑,赴了那法场。

诶呀,房书安这是当场了说了一篇祭文,一边抹泪儿,一边嘶吼,围观众人,是无不动情,您是不在现场,那有些个将领跟着房书安就哭开了,一个个儿的心说,哎呀,是我错怪房老爷了,房老爷这一番哭诉,分明是向我等表明了自个儿的苦衷。这事后,他也难免被朝廷降罪,绑缚法场,哎~

其实,还真是这么回事,房书安这一番哭诉,就是为了向众将表明心迹,是要告诉大家伙儿,杀甘世英我不对,但是我不得不杀,而且事后我房书安,也必然难逃罪责,但这一切的一切,是为了战场的大局,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佛家的话讲,就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同时,还是为了激励士气,这就是战前总动员,果不其然,房书安这一番豁出命去的哭诉,引得众将无不感慨万端,方才对房书安擅杀主帅的气儿,就去了一大半儿。人人憋足了一股劲儿,要兵发原州,重新出战,一雪前者战败的耻辱。

兵法云,所谓哀兵必胜,于是,田况统领三军,房书安亲自监军,五万人马,浩浩荡荡,这就杀奔原州城。

-----

不过,这可苦了房书安了,老房现如今旧伤未愈,再一路骑马颠簸,双腿之上是火辣辣的疼。

但是,事到了如今,房书安是豁出去了,老房心说,连甘世英都给杀了,我这是掉头之罪,还能顾得上这小小的伤症吗?

于是,大军兼程急进,那马蹄子扬起几十里的尘土,哗哗哗哗哗哗哗,行不多时,接到前方探马来报,说是原州城下打的正激烈呢,五万西夏大军把原州城围了跟铁桶似的,此刻正玩了命的攻城,知州大人景泰据城坚守,调动了城内所有能用的人手,老少男丁齐上阵,到了现在,两方面都杀红了眼,不过,看西夏人攻势甚猛,原州城怕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房书安闻听,命传讯的快马回报原州,就说让景大人无论如何如之何,想尽一切办法坚守两日,两日之内,援军必到。

探马答应一声,拨转马头,回去复命不提。

田况有些不解,就问道,房老爷,此去原州,最多半日的光景,何须让景大人再支撑两日?难道一说,房老爷还另有安排?

嘿嘿嘿,田大帅,不急,不急啊,到了原州城下,自然分晓。

简短节说,在天儿刚擦黑儿的这么个时候,房书安和田况,带着大军来在了原州城的切近,田况是心急火燎,本想着这就要一声令下,和原州守军里应外合,大破贼军。

但是房书安一摆手,给叫住了,田将军,切莫捉急,来来来,你我二人先上这山头儿一看究竟。

而后,房书安命令全军将士,人衔草,马衔枚,就地扎营,不要发出一丝儿响动。安排完了,房书安和田况二人,带着几个护卫随从,就纵马上了原州城旁的一处小山头儿。

站在山上往下远眺,就见原州城下,灯秋火把,亮子油松是照如白昼,火光之下,人喊马嘶,西夏的贼兵仍然在连夜攻城,房书安他们看得清楚,这攻城的贼兵分为好几拨,一拨打光了就再换另一拨,如此循环往复,根本不给守城的宋军丝毫喘息的时间。

看得一阵儿,房书安就凑近田况,我说田将军,看出什么没有?

咝......房老爷,这西夏贼兵旗帜严整,队列有序,虽攻城多日,仍然不见疲惫之态,啊呀,单单就此一处,胜我大宋多矣。

着啊,田将军,倘若我军此时杀出,虽有地利人和,但是独缺这天时啊。

房老爷是说,我们应当再等等,等到贼兵攻城受挫,士气低迷之时,咱们再突然杀出,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必能大获全胜。

噫嗯,不错,贼兵骁勇,不可力敌。而且看这架势,要说贼兵一时半会就能攻下原州,那不可能。我们正可让这堵城墙耗耗贼兵的锐气。等到了时候,再收拾这帮狼崽子。

田况点点头,心中对这位开封府的办差官,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心说想不到这位房老爷貌不惊人,但是有胆有识,更难能可贵的是,竟然对兵事也如此精通。哎呀,不服高人有罪,看来我前者怪他错杀甘大人,是我气量不足啊。

如此,房书安和田况带着五万大军,在原州切近的山坳之中蛰伏了整整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