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温度:10万摄氏度。
“冰晶出现融化,速度适中,降温1000摄氏度度。”
一个喷嘴朝着冰晶喷出细微的白雾,温度计上的数据开始缓缓下降。
“9.95万摄氏度,融化速度减缓。”
“9.9万摄氏度,融化速度减缓,未见停止。”
项目的设计总师看了下超级显微镜头下的冰晶变化,心里有了底。
“温度直接降到9万度。”
喷嘴里吐出的白雾密度更浓了,温度计的数值变化一下子快了许多。
9.5万、9.3万、9.2万...
“融化速度大幅放缓,目前温度9.07万。”
随着数值越来越接近,实验室内的研究人员变得紧张起来。
除了依然淡定的设计总师。
“摄氏度,融化停止!”
未等领导吩咐,负责控温的研究员已经直接停掉了降温装置。
大洋工业园的项目很多,军用民用都有涉及,但能参加到可控核聚变这种级别项目的,全是集团里面最精英的研究人员。
设计总师更多是把控着原理这个大方向,并不用为具体的细节而操心。
“9万多的熔点,已经能满足我们目前冷聚变的最低要求了!”一个研究员兴奋地说道。
比起蓝星原来的可控核聚变项目研究所,大洋工业开展该项目的时间不算长。
但如果是论项目的经验和进展,却是其他研究所加起来都比不过的存在。
到目前为止,大洋工业的可控核聚变次数已经突破了3万次!
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考虑消耗的问题,强大的生产力可以保证核聚变项目全天24小时运行。
强大的芯片算力让研究人员在收集数据的同时就可以马上安排下一次实验。
特别是力场技术获得突破以后,项目组平均每天开展的实验次数可以达到百次以上。
要不然也不可能每隔一段时间便可以取得突破。
“总师,既然冰27成功,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深海1号测试?”一位研究员问道。
可控核聚变项目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核聚变的可持续以及正向做功,此阶段并不注重核反应炉体积,哪怕是体积最小的大洋13号反应炉也有冰箱大小。
而第二阶段则是讲求的是如何将反应炉小型化,直到能安装在战斗机器人体内。
即使是作为阶段二的第一个反应炉,深海一号反应炉的体积也只有普通的电热水器般大小。
不过项目总师听到这个问题却摇了摇头。
项目组目前只摸清了基本的原理,而冰27超离子冰的成功也只是解决了材料问题,还有最为关键的模型并未取得突破。
模型某些部分可是要在高压高温的环境下生成,看似简单的联系中隐藏着大量的细节,只要一个地方崩溃都会影响到最终运行。
在紧张的备战中,刘醒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好消息。
他和女友陈嘉慧要准备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