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众人日以继夜的努力,电束炮二型终于研发完成。
比起它的前身,改进型最明显的变化是在于体型,不再像之前那样臃肿占地方。
不过,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多了一款直接观瞄系统。
该系统由两大模块组成。
其一是一款叫做千里眼的超远程遥感模块,它可以让电束炮无需友方卫星的辅助便发现太空中的目标。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监控更多更细节的东西。
譬如像是风雨这类恶劣天气,又或者是路过的船舶飞机,只要是可能影响到电束炮弹道的环境因素,都会被其自动记录。
至于另外一个模块,则是一套叫做后羿的超级火控系统。
其内部配备了一块大洋集团不对外发售的北冥-x型终极芯片,它拥有北冥系列芯片中的最高算力,是第一款北冥芯片的整整一亿倍!
千里眼所记录下来的数据会被迅速传导到后羿之中,届时它便会开启史上最为复杂的运算,会把一切影响到电子束落点的因素通通计算在内,然后自动调整炮口。
其能够达到的精度已经超出了能用仪器测量的级别。
有了千里眼和后羿的加成,新型电束炮理论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绝不会像上次一样出现较大的偏差。
除此以外,团队还为电束炮重新设计了一套金乌一号便携式能源站。
它拥有更高的输出功率,冷却效果也比之前提高了500%,大大缩短了电束炮的充能时间以及连续发射的间隔时间。
“一切就绪,是否进行第一次试射?”
“开始吧。”刘醒下达了命令。
这次试射并没有再次选择卫星,而是大洋集团自己制造的一艘小型高空火箭。
它虽然没有卫星这般高度,但也能飞到100多公里的高度,并以30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
当然,为了保密起见,这艘火箭并不是从地面或海面发射。
而是由夜刃号搭载到高空之后再在空中点火。
“标靶已投放,高度米,预计5秒后进入热层。”
在夜刃号传输回来的画面中。
一艘小型火箭在脱离机身以后,迅速点火,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提升到了极速,朝着大气层外层空间飞射出去。
不过位于海面下近百米深处的电束炮却并未见任何动作。
但刘醒知道它已经开始运行。
连接着电束炮遥感系统的屏幕开始投射出一幅宏大的三维世界地图。
千里眼这个名字一点也没有夸大,因为它能够监控的距离可以达到1600公里,是电束炮有效射程的两倍。
而这个三维世界就是遥感系统扫描范围内合成的实景画面。
众人首先看到的是大量的海洋生物,然后就是许多附近的船舶(受地球曲率影响,这个三维世界并非方形,而是一个上宽下窄的扇形)。
再往上就是云朵、飞机。
总而言之,越往上物体越少,但是能监控到的范围却越大。
刘醒很快在接近顶端位置的地方发现了火箭的身影。
至于夜刃号则依然没有显示,以千里眼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洞察到它的踪影。
【扫描完成,发现目标踪影】
【方位27,80,速度10.2km\/s,高度米】
【锁定中】
原本朝前的炮口自动瞄向上方,但是并没有马上发射,因为目标还未到指定的测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