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赋税问题(2 / 2)

粮食在运输过程中,这个损耗那个损耗,自然是有的。

比如让老鼠吃了,风吹日晒雨淋,变质了。

都折算成银子了,难道老鼠会吃银子,银子淋了雨还会变质?

到时候朝廷一定会限定损耗价银的数目,想要像以前那样随便从老百姓手里扣粮食,就说不过去了。

恐怕掮商到时候都得失业。

“贺友兰管吏部,并且他是科举出身,他代表的是士大夫官僚的利益,所以,他坚决反对赋税改革,因为这样头巾老爷和地方官员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冯檀则不同。

这几年收税收的困难,户部特别头疼,

导致户部尚书也不是什么好差事了。

要不永继帝也不会让冯檀这个老油狗来管理户部。

冯檀可不是正经科举出身,他是幕僚师爷出身,后来才参加科举。

做师爷让冯檀的思维颇具实用主义的特点,管你那么多,我户部收上来的税够多,就是好法子。

两个人在朝堂上争执不休。

永继帝也很头疼。

究竟应该听哪一个的呢?

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薛文堂。

“薛爱卿,你认为如何。”

薛守拙提示自己的老爹:

“各有利弊,南北不同。”

薛文堂说:

“赋税改革有利有弊,只不过,改革在南方之地比较适宜,在北方恐怕不是特别合适。”

永继帝听了,仔细一想,也是这么回事。

南方有钱啊。

它银子多。

商业也繁荣。

农民进城一趟,把农产品换成银子挺简单。

北方不行,没有那么多银子,商业也不发达,农民换钱也不方便。

“薛爱卿言之有理。”

贺友兰和冯檀不满意。

这姓薛的,说了等于没说。

在这玩和稀泥呢,这也有道理那也有道理,但是都有问题。

那到底怎么做?

薛文堂说自己才疏学浅,才智不足,不知怎么解决。

贺友兰和冯檀都冷笑,薛大人越来越滑不溜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