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藏得也挺深,给死士使的令牌还是莲花图案,爱莲堂周,呵呵,出淤泥而不染。不染,真是不染,朕的京城都成大染缸了,没有一个清白的!!”
生气归生气。
永继帝认识到一件事情。
恐怕薛文堂和阎次非遇到的阻力会比想象中的大。
他左思右想,选京营前锋营的精锐五百人,乔装改扮,分二十路,往淮北地区行进。
由前锋营将军带队,在指定地点汇合后,持皇上御令,当地军官不听调遣者,杀无赦。
务必往淮北腹地接应薛文堂一行人。
若是薛文堂等已经遭遇不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就算是粉身碎骨了,当地官员也得负责拼好了,否则四品以下官员就地正法,四品以上官员押解回京。
永继帝有点儿懊悔。
有些大意了,低估了自己的大臣和自己舅子的本事,以及胆子。
他们说不定真敢把钦差御史杀了。
关键时刻,必须把前锋营的人派出去。
京营也就是传说中的御林军。
皇帝的亲卫部队。
如果说敢杀钦差御史,还只是为了保住官位,要是敢杀御林军,那就是造反。
永继帝想看看,到底有没有人要造反。
泗城府的知府终于接到手下报告,说有一队行脚商人,正在接近运河沿岸的堤坝。
他不禁大惊失色。
为了减少黄河带来的泥沙对运河的影响,经过历代虞朝河务大臣的经验总结,在万载帝时期,确定了加高淮河一侧堤坝,让淮河水水位变高,然后利用水位产生的势能,用淮河水冲刷黄河水的方案。
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但是,必须考虑到,把淮河水位抬得那么高,一旦堤坝决口,那么堤坝下面的城市必将是一片泽国。
因此修筑堤坝的材料必须得是最好的材料,否则堤坝一定会决口溃坝。
可是从河道工程贪钱,是最好贪钱的地方之一。
偷工减料已经成为常态。
更何况,正常的堤坝建筑,必须用纯黄土,不能掺杂一点儿泥沙。
这样的工程耗费巨大。
有一任河道兢兢业业按照要求修筑堤坝,花了朝廷太多钱,就被罢官了。
因此,到后来,没几个河道大臣能守着这个规矩,用纯土筑坝。
薛文堂他们接近大堤,就是为了让郑彦中用工部特制的工具去检验堤坝的土合不合格。
工具是一种长锥子,前端是一段空管,十分锋利。
原理和洛阳铲类似,都是能长长地插到土层里面去,然后把深层的土带出来,看看土的质量。
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们决定晚上进行这项工作。
任霞飞和他的人一直跟着薛文堂他们。
虽然已经打走了两轮截杀,谁知道这些当官的会不会丧心病狂,再来一次。
还真的有人在堤坝附近埋伏,决定这次一定把薛文堂他们都杀死,然后把尸体扔到堤坝那头的大水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