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行收兵(1 / 2)

第380章 行收兵

“行收兵”出自《史记》之陈涉世家,指的是行军途中沿途收纳兵员,很多时候是一支军队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张鹿安不知道自己偶然为之的行为,竟然为自己树立了这么好的风评。看着眼前的一长两青的三名男子,为首一人肩膀宽阔,强壮无比,反而侧身站在一边;另外两人则是面容颇为相近,分明就是亲兄弟,说话的是其中一人。

张鹿安问道:

“敢问阁下私仇何来?”

“当不得将军询问,在下楚国辅,这位是我的堂叔楚日培,我的亲弟弟楚国用。我们楚家原本就是辽东将门世家,如今却只能到处流浪,是为国仇!先叔伯十余人战没于辽西,先伯楚继功随沈总兵阵亡于皮岛,先父楚继雄在贾庄随卢都堂战死疆场,此为家恨。国辅身负国仇家恨,被日培叔从沙场救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杀敌报国……”

“原来是楚大哥的公子……”

张鹿安连忙跳下马来,不待楚国辅说完,就急忙把三人扶了起来。

张鹿安看着三人疑惑的样子,得知他们是在宣府才加入楚继雄所部,所以不认识张鹿安,张鹿安便把自己在塞外认识楚继功和楚继雄兄弟,再到皮岛与楚继功并肩作战的往事全部叙述了一遍。

楚日培只是情绪激动地听着,但是并不擅言语,倒是楚国辅把他们一行人如何从贾庄冲出,楚家亲兵为了掩护楚日培三人逃出,已经全员阵亡,前后经过全部讲述了一遍。

张鹿安听完也是唏嘘不已,当即留下楚日培叔侄三人,将三人暂时安排在亲兵队,待空了整军以后,再根据各自才德情况进行安置。

这次东进,张鹿安的心里也是着急,因为隔马山那边的消息已经失联了快二十日了,不知道王朝、张华他们是否能够守得住。

但是眼下更加困难的就是粮饷补给的缺乏,而顺德府直接往东,一路上的丘县、威县、清河等地早就一片荒芜,别说买粮了,恐怕还得不停地发粮救济。

所以张鹿安接受顺德知府于颍的意见,改走广平、大名府一线,然后从大名府雇船前往临清。这一路虽然绕路远了一点,但是好在这些地方在本次清军入侵尚未受到波及,地方上还算富庶,可以购买到营中所需物品。而且营中伤员众多,不便于长途陆路奔波,行船相对来说更加安逸一点。

因为是在自己人的地盘行军,一路上倒也平静,只是看到沿途几乎每家都在挂着白幡,偶尔都能听到一片哭声,还有那种跳大绳、社戏、梆子戏等,无一例外都延续着悲伤的情绪,可是明明畿南三府除了天雄军的家属以外,其余的百姓几乎没有受损,怎么会家家挂白绫、户户扬白幡?

派人一问,才得知,原来都是为了纪念卢象升,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活动。

张鹿安的心中感慨万千,自古以来均是如此,把老百姓放在心中的领导,老百姓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热爱他。

畿南三府,自从唐末的魏博节度使以来,向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存在。当地民风彪悍善战,有宋一代就是宋军的重要组成力量,这种积极参军报效国家的行为,延续到明末天雄军,只是之后的历史记录却戛然而止。

研究过历史后就会发现,当地在卢象升殉国后,由于非常不满朝廷对卢象升的死后殊荣的安排和处置,导致大明官府的威信在当地几乎损失殆尽,以至于后来三地对待反明势力,反而积极欢迎,甚至出现了“顺来则降顺,清来则降清”的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难道能怪当地老百姓吗?

他们其实只是想活着,当然最好是有尊严地活着,为此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并为此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