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张凤翼的归途
一顿饭吃的是和谐又和气,多少冲淡一些,两日来因为部下伤亡过大,而带来的伤感情绪。
黄得功还是很仗义的,让马友功带着本部的伤患与张鹿安所部的桐城营护卫着六千老百姓先行返回大明,他自己带着精锐三千人马殿后。大家得以安然进入长城内。
张鹿安本来打算将盛长翔、吕祥发、安永光以下两百多桐城营将士就地掩埋的,但是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理由是怕兄弟们的灵魂找不着家,只有过了长城了,阵亡者的魂灵才能够把生前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然后灵魂才能够得到安息。
张鹿安对于这种说法是嗤之以鼻的,但是耐不过其他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张鹿安也不愿意在这种旁枝末节中浪费精力,就由得大家的想法来办了。
孟大勇带着三十人在饭后返回,看到孟大勇带着的人几乎都是安然无恙,好歹增加了一丝安慰,给原本行军都比较困难的桐城营带来了一丝曙光。休息的时候,张鹿安还让孟大勇给大家讲他们是如何打仗,如何骚扰敌人,如何保全自己的,让孟大勇将经历整理出来,当成典型案例,把经验传授给大家。
因此一路上的行军,倒也不显得特别枯燥。
但是张鹿安最喜欢做的事,还是去找贾名杰聊天,主旨就是一个,希望贾名杰可以加入桐城营。
只是贾名杰还是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张鹿安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但是还是保持着耐心,好饭不怕晚。大家走到密云城外后,也算是清军掳掠的特别干净,一路上见不到任何行人,众人倒是走的比较安稳,准备在破损的密云城中休息一下。
因为桐城营和黄得功所部的京营算是小有斩获,算是凯旋,将士们士气还算不错,与他们的舒畅心情正相反,此刻张凤翼的心情则是低落到底了。
之前听闻桐城营产生哗变、都司张鹿安亲自带兵去追,张凤翼听到后是比较气愤,突然收到黄得功传来的军报:
桐城营在塞外遇到伏击急需支援,希望张凤翼等够允许他出塞支援桐城营。
张凤翼没有允许,反而有一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释怀感觉,多亏自己有先见之明,才没有让明军受到更大的损失。
可是黄得功却没有得到他的同意,竟然擅自带着部下出关支援桐城营去了,这让张凤翼差点暴起,歇斯底里地大吼道:
“一帮丘八,简直无法无天,真的是该死!”
但是上天就是爱跟他开玩笑,实际要死的不是黄得功,而是他自己。
当黄得功所部还在与清军混战的时候,张凤翼在密云城接到了来自京师里的一封信,信件是由他的一位老友发过来的,信件的内容只有一句话:
廷议毕,缇骑至。
除此之外,并无再多一个字,这意思是大明朝廷经过廷议议论得出结论,缇骑就是锦衣卫那种专门抓罪犯的那种,旁人或许看不明白,张凤翼那是看了一眼,一下就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那就是崇祯皇帝已经放弃他了。
作为一个还算相对有骨气的官员,他不想到时候同前任一样,身败名裂。京师里的那帮乌鸦是什么德性,他是清楚的很,如果他回到京师,大概率也是活不成了。毕竟这次京师周边被清军祸害的太严重了,造成德陵被烧、加上十八万老百姓被掳走。而明军实际未同清军真正硬碰硬大战过,未取得过任何歼灭清军的记录,作为兵部的负责人,他是存在很大责任的。
虽然高起潜是崇祯皇帝给塞下来的,但是总不能说皇帝做错了吧?既然皇帝没有错,那么错误的只有自己。否则,难道真想用自己的三族来玩消消乐吗?
该到了最后的时刻了。
张凤翼如此想到,作为截止当前为止,崇祯朝任期最长的一届兵部尚书,从崇祯五年十月到崇祯九年九月,接近四年任期(注1)。
张凤翼自然有他的优势,那就是善于揣摩崇祯陛下的所思所想,或许刚上任时他也想要有一番作为,但是事与愿违,经过与崇祯皇帝多次沟通以后,他发觉崇祯皇帝喜欢那种听话的、顺着他的意思说话办事的人。
于是一个官场混子应运而生,只是混着混着,他竟然习惯了。
这就有点悲哀了,也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更可悲的是宣大总督梁廷栋过来找他了,作为另一个负有严重指挥责任的官员,梁廷栋本来想找张凤翼商量对策。张凤翼直接拿出了那张信件,梁廷栋看了一眼就立刻面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