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小僧三十年前,在川边地区与慕容先生相遇,以武论交,得到慕容先生指点迷津。其后小僧返回吐蕃潜心修炼,三十年始有所得。”
鸠摩智说到此处遗憾长叹顿首,缓了两三息才继续道:
“唉...不料小僧未及图报,慕容先生便西归极乐,属实让小僧遗憾万分。”
枯荣禅师点点头,若有所思道:
“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便是缘分,如今慕容先生西归极乐,当是缘分已尽,明王何必强求。”
佛门万事都讲究一个‘缘’字,鸠摩智与慕容博的相识也是佛门万千‘缘’中的一种,如今慕容博已死。在佛门的认识中,他与鸠摩智就可以说缘尽。
但鸠摩智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拿慕容博作幌子,听完枯荣禅师之言,立刻道出此行的真实目的,他换了一副钦佩表情,道:
“小僧一生痴武,当年慕容先生论及剑法,曾言: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当为天下第一剑法。小僧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憾事。小僧曾向慕容先生许下诺言:日后为为其借阅这本剑谱。所有小僧今日特来相求。”
鸠摩智以言一出,五位本字辈僧人勃然变色,六脉神剑与一阳指乃大理段氏立身根本,鸠摩智说是借阅,但内里意思再明朗不过。
法名为本尘的段正明立刻出声道:
“明王要求太过强人所难,《六脉神剑》乃我天龙寺立寺根本,如何能对外借阅,此事休要再提。”
“请恕小僧眼拙,贵寺‘观参因相’四位高僧小僧俱已认出,不知大师法号如何称呼。”
鸠摩智将本字辈的‘观参因相’四僧逐一指出,显然他对天龙寺众高僧有过详细了解。
段正明此刻已是僧人形象,自是不会讲出本名,便报出自已法名。
鸠摩智看着这自称‘本尘’的僧人,发现他神气内敛眼中精光闪现,鸠摩智便知他功力不比‘观参因相’回僧差。
据鸠摩智所知,天龙寺内除了枯荣禅师,再无一人有如此功力,除此之外只有大理皇帝段正明有如此功力。想到此处,鸠摩智看了看段正明头顶新鲜的戒疤,心中闪过几分了然之色。
“本尘大师误会小僧了,小僧所说的‘借阅’并非是小僧要观看,而是遗寺誊录一份副本留在贵寺,将正本封存交由小僧,小僧携带剑谱至慕容先生墓前火化。
小僧以大轮寺名誉发誓,绝不打开封印,行暗中窥视之举。如果贵寺答应小僧请求,这三本绝学就是小僧送给贵寺的赠礼。”
鸠摩智话刚说完,就有三名力士各捧精美檀木盒上到大殿。
鸠摩智将三本盒逐一打开,将三本秘籍递给天龙六僧,道:
“众位大师,可先看看这三本秘籍,再做决定。若看完三本秘籍,还不愿答应。小僧立刻下山,自此绝不再此事。”
“拈花指......”
“多罗叶指......”
“无相劫指......”
看到三本密籍的僧人全都惊呼起来。
这是三种少林派七十二绝技之三,每种指法威力都不下于一阳指。
‘五本’没想到鸠摩智为换《六脉神剑》,竟下如此魂力,拿出了如此绝学。
一时间‘五本’都有些意动,况且还能将《六脉神剑》誊录一份在天龙寺,这对天龙寺百利无一害。
想到此处,五僧将眼光看向了枯荣,脸上都有几分许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