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三章 索伦兵(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701 字 11个月前

孟讯后来找到妻子的时候,她已经成为了乱葬岗中的一具野尸。

孟讯平静地埋葬了妻子,孤身一人来到江北,凭借自己的一身好骑术加入了护卫军。

他没有想过什么复兴华族,他只是觉得护卫军打满清,跟着护卫军他才能够为妻子报仇。

他不傻,自己单枪匹马地找军队报仇,最后不仅仅仇报不了,最后连自己也要搭进去。

孟讯虽然出身响马,但是他头脑灵活,处事理性。

不需要手下提醒,孟讯早就已经看到了这几名清军。

护卫军现在守在黄河南岸,大堤上像孟讯小队这样的巡逻队很多。

只要清军有大规模渡河的迹象,他们就会预警,招呼附近的护卫军前来阻击。

不过要是遇到敌人小股部队的渗透,他们通常自己解决。

“下马,自己寻找掩体。”孟讯手下这队人并非是骑兵,只是骑马步兵,他们身上背着的也是普通的步枪,而不是骑枪。

同样是一个小队,十二个人。

护卫军的士兵穿着绿色的军装,里面是一件棉袄内衬。

每名士兵还有一顶带帽檐的棉帽子。帽子上镶着帽耳,可以放下来,也可以用带子系在头顶。

他们这些人骑马在黄河边巡逻,河床上的冷风呼呼地吹,战士们自然将帽耳给放了下来,用带子系到下巴上。

就这样,他们露在外面的鼻子和两旁的部分脸颊还是冻得通红。

不过众人的手都套着棉手套保护得很好。

用他们上官的话来说就是:他们需要灵活的手指来扣动扳机。

手就是他们吃饭的家伙事儿,一定要保护好,不能冻僵。

众人将马牵到大堤的外侧,绑到一棵柳树上。

整个过程中战士们丝毫不慌乱。

黄河的河床横跨有上干米距离。

这会儿那一小队骑兵还没有过中线,也就是说双方相距至少在五百米以上。

孟讯找到一颗斜长在堤坝上的大柳树,在树干后面趴好。

他还不忘将自己的行军毯压在胸口下面。地上渗透的寒气也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射击。

他试着用准星套住对面的敌人。但是对方太远了,在准星中摇摇晃晃的。

54式步枪的枪背上加装了标尺,最远的标尺是一干米,这一节标尺基本上没有用处。

这么远的距离,子弹飞行的轨迹是一条弧线,因此标尺要抬高。这样在瞄准的时候,枪口实际上是对着目标的上方。

就这一点,很多战士都需要反复讲解才能够听明白。

后来孟讯问教官,这样设置的原理是不是跟叉鱼一般。

他在微山湖边上跟人学习过叉鱼。鱼趴在水中的时候,你拿鱼叉去叉,不能直接瞄准,要叉鱼的上方。

这么说的话,很多人就明白了。

为此,孟讯在训练的时候还被表彰了。

不过孟讯依然没有开枪。

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枪可能是对清军的第一枪。

要是他在五百米外就将清军给击杀了,对方害怕退走了怎么办。

护卫军中讲究首战必胜。哪怕是小胜,首战胜利也能够极大地鼓舞己方的士气。

“都先不要开枪,放到两百米以内,不能将咱们步枪的射程这么早暴露出去。”孟讯对身边的战士说道。

“队长,对面过来的也是十二个人,咱们正好一人分一个,我来打中间那个。”一个叫王聘的士兵说道。

他是小队中的神射手,射击成绩比孟讯还要好。

“王聘,你他娘的可真贪心,那家伙穿着不同,很明显就是个小头目,哪有你这样抢功劳的。我看将按照循序来,对面也是横向排开的,跟咱们一一对应。”另外一名士兵道。

阿吉寄在河滩上,只见那些人突然将下马走了。

还以为对方逃跑了。

他下令手下加快速度向对面冲去。

要是他知道对面的海匪因为抢人头的问题在争吵,一定会气的头上冒烟。

“好了,不要吵了,不要小看这些清军,等下按照顺序一起开枪,不要打草惊蛇。放跑了一个咱们小队回去都要被别人笑话。”孟讯呵斥道。

他的眼睛依然紧紧盯着前方。

十二个人隐秘在河堤上,几乎与大堤融为一体。

身上的绿色军装褪色之后变得像是土黄色,更加有利于隐蔽。

阿吉寄终于靠近了南岸。

也许自己是第一个登上南岸的清军。阿吉寄在心中想到。

索伦兵之间的相互竞争非常激烈。除了为皇帝打仗立功授爵,他们这些索伦人永远不许离开关外。

漫长的冬季,加上食物短缺,让他们不得不跟大自然搏斗。

满清为了保持索伦兵的野性,甚至不允许他们跟汉人学习农耕技术。

正是在这个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索伦人养成了彪悍的战斗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