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为臣之道(1 / 2)

李靖被赵云点名,便出列道:

“末将只是在想征南阳的合适人选。”

“哦?”

赵云眉梢一挑,唇角露出一抹笑意。

“那不知药师有何心仪人选?”

“末将以为张辽将军,魏延将军,还有史将军皆是合适人选。”

“大王不管选派谁去,都能大获全胜。”

“哈哈哈,你好滑头啊。”

赵云拍了拍手,李靖把所有人都点一遍,说了等于没说。

他这样做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不得罪人吗?

那倒不是。

只是单纯为了释放一个信号——

赵云选谁去都可以,就是别选他李靖就行了。

为何?

因为李靖现在的功勋已经封无可封,赵云自己就是一个王。

倘若他再去立功,那赵云难不成也封他一个王?

即便将来赵云当了皇帝,那他李靖也必须在封王的时候,就功成身退,退居幕后为政。

这与忠心没有任何关系。

只涉及到一个帝王之术。

很多人说秦昭襄王杀白起,过于无情。

毕竟白起对他老秦家绝对是立有大功的。

但事实上,白起当时的情况,换作任何帝王都会杀。

而且就算是开了上帝视角,知道你百分百忠心,那也必须杀。

不为别的,就因为“功高震主”。

白起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过于优秀了。

优秀到已经严重威胁到秦王的统治。

白起当时在军中的威望高到什么程度?

高到白起挂帅时,秦国必须对外宣称不是白起领兵,不然怕把其他国家吓得不敢打。

然而正是因为白起威望过高,才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当他已经封无可封时,秦王已经暗示他该收敛锋芒了。

但白起直接称病摆烂,有耍脾气的意思。

而当秦王换帅之后,秦国士兵发现统领他们的人不是白起,在战场上都不肯效死力。

最后秦王无奈,不得不重新启用白起。

正是这件事,使秦王下定决心要杀白起。

因为当一个国家的士兵只听从一位将军,而不愿服从一国之主的命令时。

那就已经犯了帝王大忌了。

这个将军必须死,无关乎你忠不忠心。

所以帝王家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很多是出于无奈。

主要取决于手下自己愿不愿收敛锋芒。

霍去病的横空出世也是这个原因。

武帝启用霍去病自然是因为他能力确实出众。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卫青已经九战九胜,封无可封了。

武帝必须启用新人,来消化掉卫青一部分的军功。

面对时代的浪潮,能够审时度势,急流勇退者。

可以被称之为有大智慧的人。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前二者都是有大智慧的人。

张良知道自己位高权重时,直接跑去修仙,不问世事。

萧何更绝,干脆直接贪污腐败,欺压百姓。

结果刘邦回来后,百姓纷纷去找刘邦告状。

刘邦听了后,故意表现的很生气,说你身为丞相怎么能欺压百姓呢?

结果最后也只是象征性的处罚了一下萧何。

说明刘邦自己也是暗爽的。

张良“修仙”,萧何“自污”都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