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不能听一面之词(2 / 2)

“诸位爱卿,想必你们已经听说了太子与秦王的纷争,以及最近的杨文干叛乱。”李渊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P>

几位重臣默默点头,此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P>

“今日玄儿前来向朕反映了一些情况,他认为这一切都是齐王策划的。”李渊将李玄的推理大致说了一遍。</P>

同时,李渊还告诉他们,有人潜入李玄的府邸,试图抓走李玄的妻儿。</P>

几位重臣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有的已经对朝中局势有所察觉,但背后的真相竟如此惊人?</P>

不过,他们大部分人对李玄所反映的情况,表示怀疑。</P>

“陛下,齐王找人诬告太子谋反之事,又找人意欲抓走平南王妻儿之事,都非同小可,平南王是否有真凭实据?”裴寂率先问道。</P>

李渊微微的摇了摇头:“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P>

“既然没有真凭实据,陛下不能仅听平南王一面之词。”裴寂若有所思道。</P>

“臣也认为不能仅凭平南王的一面之词,就认定是齐王所为。”封德彝附和道。</P>

“陛下,依臣之见,齐王虽然心高气傲,但要实行如此周密的计划,恐怕还有所欠缺。”杨恭仁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P>

陈叔达和萧瑀则沉默不语,神情显得凝重。</P>

他们知道,此事牵涉到几位皇子,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风波。</P>

这不仅关乎到几个皇子的命运,更直接影响到整个大唐王朝的稳定。</P>

因此,任何行动都需要深思熟虑,不能轻举妄动。</P>

“陛下,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陈叔达慎重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P>

他的话语中并没有直接指责或肯定什么,只是表达了一个态度:此事需要查证。</P>

李渊正要接话,封德彝抢先反驳陈叔达:“在这件事上,平南王只是一面之词,不能全信。”</P>

顿了顿,封德彝转而看着李渊,提出了他的看法:陛下,平南王与齐王之间的关系素来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P>

当初在讨伐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时候,平南王和齐王就因为战略上的分歧而时有争吵。</P>

臣怀疑,这次平南王的指控,也许是趁机中伤齐王。”</P>

封德彝的话引起了李渊的注意,他盯着封德彝,眼神中带着一丝警惕:“你的意思是?”</P>

“恕臣直言,臣认为在此事上不能轻信任何人的一面之词。”封德彝回答道,他沉稳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尤其是涉及到皇子和整个朝廷的稳定,更需要谨慎行事。”</P>

李渊听了封德彝的话,沉思了片刻。</P>

他明白,封德彝所言并非没有道理。</P>

这件事不能简单地凭一人之言就下定论。</P>

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轻率的决定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风波。</P>

“朕明白你的意思。”李渊缓缓说道,“这件事不能简单地凭一人之言就下定论。”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众人之间流转,继续说道:“但是,朕必须要考虑到大唐的江山社稷。”</P>

李渊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然。</P>

“现在局势不明朗,太子与秦王各自为营,如果不能及时查明真相,稳定局势,那么整个国家都可能陷入动荡之中。”</P>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几位重臣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顿时沉思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