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就是穰侯魏无羡的“逼宫”!</P>
想救大秦江山,必须请武安君公孙起出战。</P>
而想让武安君公孙起出山,必须将朝廷大权,尽数交于穰侯魏无羡之手。</P>
不得不说:魏无羡这一手“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干得确实漂亮。</P>
甚至可以说是他绝地翻盘的唯一机会!</P>
假如形势果真如他所传流言那样,帝乙可以说已经别无选择。</P>
要江山社稷,还是要权势,你自己选一个吧。</P>
如果是在姜承乾鼎革、改制之前,就凭这一套丝滑小连招,估计朝堂百官都要跑到宫门前集体“请愿”了。</P>
穰侯魏无羡也能趁机聚起大势,“堂堂正正”地行逼宫之事。</P>
到那时候,就算帝乙铁了心要死死攥住手中的权势。</P>
估计朝堂上下、军伍内外都不会允许。</P>
就算最后发现搞错了,站错队的人也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只能咬着牙跟着魏无羡一条路走到黑了。</P>
毕竟,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更何况这种要被夷三族的罪过?</P>
若是这样的话,说不定还真能让魏无羡掀起一些风浪来。</P>
但是现在嘛,整个朝野内外,却是虽慌不乱。</P>
所有人都在等着帝乙出面,给予他们一个交代。</P>
无论这个交代是好是坏,但至少没多少人傻到向魏无羡靠拢。</P>
而就在此时,等魏无羡的表演结束,帝乙的回应终于来了。</P>
他甚至都没有露面,直接降下一道圣旨,明发朝野内外、晓喻百官群臣。</P>
诏曰:大秦新帅,天策上将军赢氏讳君者,率三千玄甲,杀破百万蛮骑,自狼主慕容龙铖以下,诸蛮胡王皆仓皇北顾,特加公子赢君为“秦王”。</P>
跟这份圣旨一起下发的,还有最新的战报。</P>
战报曰:大秦新帅、秦王、天策上将军正率三千玄甲追亡逐北,绣衣卫大都督携绣衣帝骑,收降蛮骑三十万,斩首四十万,于雁门关下筑京观,以慑不臣、彰我大秦天威。</P>
这份战报和圣旨一出,整个咸阳帝京,乃至于整个关中都沸反盈天起来。</P>
但并不是人心安定,反而变得更加恐慌了起来。</P>
不是,你搁这骗傻子玩呢?</P>
三千玄甲破百万铁骑?你怎么不说你是三皇五帝呢?</P>
如果百蛮诸蛮真有这么弱的话,凭什么跟大秦对峙数十年而不落下风?</P>
就连武安君公孙起,都没在狼主慕容龙铖手中讨到多少好处。</P>
凭什么天策上将军公子君,就能一战而破之?</P>
而且就算是编,好歹也编得像一点啊混蛋。</P>
三千玄甲破百万铁骑也就算了。</P>
而且还在短短一夜之间,就收降三十万,斩首四十万?</P>
你这么能,怎么不上天呢?</P>
就算是杀猪,效率也不可能这么高吧?</P>
同一时间,另一则流言也在疯传,甚至比帝乙的圣旨与战报更加深入人心。</P>
那就是帝主已经乱了方寸,正准备迁都南逃。</P>
之所以放出这种荒诞的说法,就是要稳定人心,为他的出逃争取时间。</P>
不少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肆宣扬这些事情,试图力证大秦江山,已经风雨飘摇。</P>
甚至试图鼓动百姓,前去宫门请愿。</P>
同时串联百官,鼓躁军校,想要让百官叩阙、军伍兵谏,逼迫帝乙启用武安君公孙起出山,掌控关中军权。</P>
至于“穰侯不出,如苍生何”这种话,却是已经无人再说。</P>
但是整个朝堂上下,包括镇守关中的军伍,却在帝乙明发圣旨后,迅速地行动了起来。</P>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他们是信了。</P>
终归在这个时候,讲的已经不是其他,而是“忠诚”。</P>
在这种涉及站队的重要事情上,经过姜承乾八年“调教”的大秦官僚,却是都已经“懂的都懂”。</P>
无论帝主的圣旨多么荒谬,只要你“忠诚”,那就听命行事。</P>
哪怕帝主说太阳的方的,阳光是绿色的,你也要立刻化身“大秦鉴黄师”,及时调整自己的世界观。</P>
这才是真正的“忠诚”!</P>
于是乎,朝堂百官和留守大将,纷纷都开始行动了起来。</P>
当庞大的官僚机构行动起来,那些浑水摸鱼的人顿时“遭老罪”了。</P>
短短一个时辰不到,所有涉及流言传播的人便已被抓捕归案。</P>
就连穰侯府和武安君府,都被他们曾经的老部下,联手派人看管了起来。</P>
甚至于,黑冰台和绣衣卫还没出动,整个关中的乱象就已平息了下来。</P>
穰侯魏无羡的垂死挣扎,也就此宣告失败。</P>
而在此时,帝乙眼看自己还没用力,魏无羡就已倒下,也顺势结束了这场“服从性测试”。</P>
各种有关雁门关大战的细节和证据,也开始被公布了出来。</P>
然后迅速昭告天下,在整个关中,乃至于整个大秦的范围内,掀起了滔天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