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与帝论国运,漠北有神宫(1 / 2)

短短的三五个月时间,姜承乾就已长成五六岁小孩的模样。</P>

不止能言能行,还能识字看书,经史子集,无一不晓。</P>

帝乙和陈貂寺对此也早已经见怪不怪,反而认为这种“夙慧天成”,乃是上古圣王的征兆。</P>

对姜承乾也是悉心教授,将帝王心术、权谋手段和治国方略都倾囊相授。</P>

在这过程中,姜承乾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配合着元神出游的见闻,逐渐掌握的大秦内外的情况。</P>

而且常有惊人之言,将自身的感悟与前世的记忆结合,提出各种看似“异想天开”,仔细琢磨却又让人拍案叫绝的想法。</P>

就连帝乙和陈貂寺这一对秉国数十年的老狐狸,都不由得为之惊叹。</P>

如此经过几个月的铺垫,姜承乾果断开启了“摊牌模式”。</P>

这一日,帝乙照常给姜承乾授课,结束后问道:“君儿今日,可有不解之处?”</P>

姜承乾沉吟片刻,道:“今我大秦,如日中天,可谓盛极。”</P>

“然盛极必衰,帝父御极六十六载,国富民强,可为何不除三害,以延我大秦国运呢?”</P>

这话一出,帝乙眼中出现好奇,心中却有几分不忿。</P>

他自诩文治武功,皆不逊于历代帝主,更是将大秦国势,推至如日中天的程度。</P>

怎么到这小孺子口中,就变成了“盛极而衰”、“三害妨国”了呢?</P>

就算你是圣王之兆、天帝之姿,在治国理政这一块,总不能比我御极天下六十六载更厉害吧。</P>

念及于此。</P>

帝乙面色寡淡道:“何为三害,君儿可否说来我听?”</P>

姜承乾闻言却并未急着开口,而是作出了沉吟思考的姿态。</P>

常言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P>

若是帝乙心中不快、心生抵触,他就算说出花来,也很难让对方接受。</P>

所以还不如镇之以静,给予帝乙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平复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说服对方。</P>

果不其然。</P>

帝乙一看姜承乾沉静认真的模样,心中的不忿顿时消散。</P>

反而有一种自我反省的心理,迅速调整着自己的心态。</P>

“我常教君儿要有虚心纳谏的心态,绝不可刚愎自用。”</P>

“怎么轮到自己的时候,却连一句逆耳的话都听不得了呢?”</P>

“难道是我御极益久,果真已生骄矜之心?”</P>

就在帝乙自我反省的时候,姜承乾终于开口了。</P>

“儿臣有三不解,还请帝父赐教。”</P>

姜承乾语气诚恳,“近百年来,漠北蛮夷元气渐复,号称百蛮大国,屡屡犯我北僵。”</P>

“我大秦既是国富民强,又有武安君这等大秦军神在朝,何不挥师北征,执漠北狼主于帝父御前谢罪呢?”</P>

这话一出,帝乙顿时松了口气:就这?就这?</P>

我还以为你有何等高见呢,原来也不过如此嘛。</P>

小孺子,就让帝父给你上一课,让你知晓为何“你帝父永远是你帝父”吧。</P>

这样想着。</P>

帝乙做出谆谆教诲的做派,“君儿你有所不知,漠北局势,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P>

“狼主所在的犬戎,仅仅只是漠北一部,还有西夷、东胡、楼烦、匈奴、鲜卑等百蛮诸部,与犬戎守望相助。”</P>

“若是只有犬戎,我大秦遣一上将军,率十万精锐,即可横击漠北,执狼主于御前夸功。”</P>

“可是狼主背后,还有北阴神宫,统御百蛮诸部,麾下有控弦之士百万,绝非等闲之辈。”</P>

“一旦大战开启,必是旷日持久、劳民伤财,我大秦将士劳师远征,对方却可以逸待劳,如何能速胜?”</P>

“最关键的是:北阴神宫之主,号称大圣,乃是当世顶级强者,麾下还有四大法王、五行旗主,皆是当世一品,各领一大部族,麾下雄兵十万。”</P>

“除非能一战而下北阴神宫,否则漠北永无宁日。”</P>

“斩一狼主,又会有虎君、熊王、豹侯之流,继续统御百蛮诸部,与我大秦血战不休。”</P>

听到这话。</P>

姜承乾却是不以为然,又道:“帝父,漠北国力,比我大秦如何?”</P>

帝乙矜持一笑,“漠北苦寒之地,如何能比我大秦之物宝天华?”</P>

“若是只论国力,我大秦可当十个漠北!”</P>

姜承乾“疑惑”道:“那又为何不战?即便是旷日持久,我大秦又有何惧?”</P>

“倾国之战不可取,我等何须一战而下?”</P>

“只需派一上将北征,与漠北日日交战、月月血战、年年鏖战,我大秦尚可支撑,漠北难道也顶得住?”</P>

姜承乾的计策,其实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无非就是大名鼎鼎的“放血疗法”而已。</P>

既然大秦国力十倍于漠北,为何不用一场场旷日持久的小规模流血战,活生生耗死漠北呢?</P>

就算不能一战而下,长期地耗下去,漠北诸部肯定也是受不了的。</P>

到时候,说不定都不需要大秦出手,他们内部自己就出问题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