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去投胎么!”</P>
“咳咳……”</P>
几十匹快马扬起的灰尘,呛得整车人直咳嗽。</P>
“文君,你们昔年曾到过成都,可知晓这群来头?”宋澈问道。</P>
沈文君摇了摇头,“昔年我们走的是水路,过利州再到成都,并未经过潼川。”</P>
“那人应该是乌家庄的三公子乌友伦,背后跟着的是他们庄上的庄客。”秦怀玉说道:“昔日我们去成都走的是这条路。”</P>
宋玲儿补充道:“乌家是潼川第一大世家,其家主乌应天号称‘潼川第一大善人’,仗义疏财,声明在外,照咱们这个速度,今晚八成要到乌家庄里投宿了。”</P>
在大梁王朝,除县、州、路驻有正规官兵外,很多村镇都有自己的乡兵,民间俗称为“民团”,而有些财力,物力,人力,凝聚力都很强大的宗亲氏族,更有自己的武装,装备甲胄甚至比官兵还要精良。</P>
譬如昔日在泰州剿灭的马家庄,性质便与这乌家庄相差无几,在他们自己所居住的这一亩三分地上,算是妥妥的“土皇帝”。</P>
“怎么了?”</P>
“没什么,继续赶路吧。”</P>
经竹林遇匪,马车不再停歇。</P>
直至太阳西斜,终瞧见个傍山而建的大村庄,放眼望去足有千户人家,屋舍俨然,阡陌交通,规模足以与小县城相比拟。</P>
庄口立着两个高耸堡垒,山坡好比天然城墙,有不少民兵在坡上巡逻。</P>
庄外有好几家客栈食肆,供过路的商旅投宿。</P>
天色已不早,再往前赶路肯定要错过宿头,今晚只能在此过夜。</P>
宋澈选了家最大的“四海客栈”投宿。</P>
一入客栈,便瞧见几个麻衣布衫,持刀佩剑的江湖人士在客堂内开怀畅饮,一身匪气,毫无侠气。</P>
不是每个人带一柄剑,背一把刀,有几招拳脚,便能称之为“江湖侠客”,更多是好吃懒做,斗勇好胜的亡命凶徒。</P>
宋澈先到柜台,准备开几间客房。</P>
掌柜的却说:</P>
“客官,咱们这儿之所以叫‘四海客栈’,寓意便是‘五湖四海皆兄弟’,吃住全由乌家庄包了,不要钱的。”</P>
“哦?天底下还有这种好事?”宋澈倒是意外。</P>
掌柜笑道:“我们乌庄主,仗义疏财,达济天下,江湖上不少英雄豪杰慕名而来呢。”</P>
宋澈瞥了一眼客堂里饮酒的那几位,多半便是“慕名而来”的“英雄豪杰”吧?</P>
花一顿酒食的钱,便可笼络一群人心,这乌庄主还真是聪明。</P>
既免费宿舍,何乐而不为?</P>
宋澈抱拳道:“那我们就不客气了,祝乌庄主百寿安康,心想事成。”</P>
随之便在客堂落座,店小二很快端来饭食,有酒有肉,不算丰盛却也不差。</P>
“哎,我们方才在大道上巧遇一队人马,看其中一人的面相,好像是乌家三公子,他们全副武装,一路飞驰,好像很赶急啊。”</P>
宋澈叫住店小二,有意旁敲侧击。</P>
店小二哦了一声,说道:“三少爷应该是去剿匪的。”</P>
宋澈竖起大拇指,“贵庄还有这等义举,实在令人佩服。”</P>
小二傲然道:“那是,我们乌家庄虽不是官府,却也是维护一方和平的先锋,如今苗匪猖獗,咱庄自然要出些力气了。”</P>
宋澈不再多问。</P>
从槐树林到乌家庄有三十余里,可事发之后一个时辰乌家庄便得知了有苗匪的消息,还专门派遣一支骑兵前去剿匪,这反应会不会太快了些?</P>
会不会是贼喊捉贼?</P>
倘若真是如此,苗匪很可能是假扮的,而今日他们出手相救,已在“苗匪”眼中露脸……</P>
宋澈越想越觉得不对头,放下筷子招呼:“大家快些吃,吃完我们继续赶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