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6章 轰动大明,集体爆炸!大明第三家银行(1 / 2)

大明内阁,

张好古、卢象升和钱谦益回到内阁后,又把张瑞图、黄立极、乔允升三人叫来,内阁六人凑齐,对银本位改金本位一事展开了计划。

「朝廷的发展,是建立在朝廷掌握自己的货币之上。无论是铜板大钱,还是碎银锞子,金锭银锭,这些东西,朝廷能铸造,民间也能铸造,外人也可以仿造。但宝钞,却是我大明独有的,哪怕别人有类似的,都仿造不出朝廷的宝钞来。」

「这宝钞,才是朝廷的底气,也是朝廷发展工商业与万国贸易的根本。先前宝钞和银子挂钩,眼下银子越来越多,再继续下去,民间持有的银子和朝廷持有的银子一样多乃至更多,宝钞必然会贬值,朝廷的物价和经济也会受到冲击。」

「所以,为了朝廷稳定,为了大局,宝钞不能继续和银子挂钩了,这不符合朝廷的利益。陛下也为此叫我等过去,商讨了一番,决定把宝钞改为与金子挂钩,稳定物价和宝钞价值。」

张好古缓缓说着,把小会定下基调。

张瑞图点了点头:「宝钞和银子挂钩这是发行宝钞的基础之一,也是朝廷曾经力主推行的经济政策。如今改为和金子挂钩嘛,无疑是更符合当下时局,这事要做但也要考虑民间那持有大批量银子的人,不能引起骚乱。」

是的,大明民间持有银子的人何其多?

如今不是当年了,眼下大明可是国强民富。

何为民富?那不是简简单单一日三餐,丰衣足食,手头有余钱,家里有余粮,这样才能算是小康或是富裕。

虽然说大明各地都在用宝钞交易,但谁家还没点银子铜钱了呢?

通宝制钱,碎银锞子这些东西民间太多了,还有那些南北的大商会和士绅们,他们自家地窖里也储存着大批的银子。

这些银子是他们建立商会做买卖的底钱,也是和洋人贸易的主要货币。

毕竟不是所有洋人都用宝钞的,洋人在大明地界交易,自然可以把银子换成宝钞。可出了大明,远了不用去,就说南洋地界,洋人还是更认可金银和茶叶、丝绸、瓷器等货物,以货易货也是主流。

更何况如今商人们都走到了印度洋,走到了波斯,那银子的作用更比宝钞大了。

贸易之下,民间近几年持有的银子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这么多银子,朝廷一句话就不值钱了,大家伙肯定是有意见,闹不好是会有动荡的。

黄立极慢悠悠的喝了口茶:「银子这东西,朝廷是越来越多了,商贾们手里更多。根据那些夷狄洋人所言,这天下银矿众多。开采便捷,流通又快,银子多了,价格就不稳定了,这上下浮动,对朝廷,对民间,都不是个好事。」

「但朝廷也不能说改就改,还是要给商人们反应时间的。最好是和商人们协商,把银子都给收上来,也不让商人们亏本。」

不能让商人们亏本,这是张瑞图和黄立极的意见,他们虽然不是主抓经济的,但如今大明的阁老,哪个能真的一点不懂经济?

商人很重要,工商业的发展带动着大明的工业大发展和国力上升,不能因为银子把工商业给搞废了。

张好古说道:「不错,朝廷不是要竭泽而渔,也不是要狠狠的割商人们的肉。银子太多了,价格浮动太厉害了。以往一钱银子能买的东西,现在一两都打不住,这样下去银价一崩,朝廷的宝钞也就跟着完了。」

「如今朝廷要改革,自然是要考虑那些有大量银子的人。这大明不仅仅有朝廷,也有百姓,总是要通个气,商议商议的。」

乔允升附和道:「元辅说的不差。把宝钞与银子挂钩改为和金子挂钩朝廷是要做,但也要做的平稳,不能引起太大的波澜

来,能和百姓沟通沟通是最好的。既然陛下已经定下了要改,总要做到平稳的过渡,免得民间有动荡。」

张好古看向钱谦益和卢象升:「卢相,钱相,关于此事,主要就交给你们二位了。和大家伙商议一下,定下个章程来。」

卢象升和钱谦益点了点头,此事说到底,还是针对大户,毕竟大户家里才存有大量银子,对普通百姓来说,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宝钞和金子挂钩更稳定,他们手里的钱也更值钱。

但是大户手里不仅仅有宝钞,还有银子,这就需要沟通了。

张好古又看向张瑞图:「张相,大明报先发一篇文章吧,简略说一下如今大明朝廷和民间拥有的银子有多少,对大明来说到底是不是好事,应不应该继续维持宝钞和银子挂钩。」

张瑞图笑道:「此事简单。」

先抛出去一篇文章试试水,看看民间反应,朝廷的老操作了,什么政策执行前不是这样?

众人商议好后,各自就去忙了。

很快,新一期的大明报新鲜出炉,其中有一篇文章虽然不是头版头条,但也是在头版之中,其内容就是对如今大明所执行的宝钞与银子挂钩的银本位进行质疑。

文章非常明确的指出:之前朝廷执行银本位是因为大明的银子都是有数的,虽然会增多,但稳定,有价值,加上朝廷的宝钞无法模仿,与通宝制钱和银锞子银锭不一样,所以才得以广泛推行。

但如今随着朝廷开海贸易,四海通商万国来朝,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短时间内涌入了海量的金银,金子还好说,本就稀少,价格稳定,但银子短短几年涌进来的数量比朝廷持有的数量都要多了,未来还会有多少银子涌入大明?

这么多银子涌进来,对大明的市场是不是一种紊乱?毕竟先前一两银子等于一千宝钞,能购买的货物非常多,粮食肉类蔬菜果脯布匹都能买很多,可如今银子太多了,朝廷的宝钞还值钱吗?往日一两银子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十两银子都不一定够,而且百姓手里的钱就那么多,这是不是意味着百姓手里的钱无形之间缩水了?

这篇文章发出来后,对百姓来说是一个话题,但百姓手里的银子本来就稀少,讨论一番也就过去了,可对商人们来说,这无疑是朝廷动向的先兆。

很快京师商报、直隶商报、金陵商报、江淮商报,东南商报等等大型的商报都刊登了这篇文章,这篇在百姓中没有引起什么风浪的文章,引得商人们大为震动,波澜已经升起!

信王府中,章锦瑞拿着报纸喜上眉梢:「殿下,殿下,好消息,大好消息啊!」

朱由检很是疑惑:「章先生,什么好消息?」

章锦瑞将大明报递过去:「信王殿下您看,朝廷要对银子下手了!」

朱由检大惊之下连忙看起了报纸:「啊,朝廷要对银子下手?这银子岂不是要再跌?」章锦瑞点点头,神情却是难掩兴奋:「不错,银子肯定是会再次下跌的,朝廷这份报纸就是一个预兆。但银子下跌了,我们才好买进啊!」

朱由检不理解了:「章先生,这朝廷明显就是打算不用银子了,这银子价格跌了,还能涨吗?」

章锦瑞哈哈一笑:「能涨,肯定能涨!如今民间有多少银子?朝廷手里又有多少银子?朝廷一句话银子就不值钱了,百姓能愿意?那些大商人,士绅们能愿意?银子可都是他们的老底啊。而且我大明和洋人交易,少得了银子吗?这银子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用得上的。」

「因此朝廷不可能彻底抛弃银子,别看眼下朝廷要银价下跌,那是在为后面做准备。这银子价格未来肯定有一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