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再临戛纳(1 / 2)

不到20天,廖东的拍摄就基本完成了,但是他依然没走,一直待在剧组里,跟着老谋子学习。

能让老谋子倾囊相授的机会可不多,他要好好把握。

当然,两人也有分歧,比如老谋子想让廖东演《满江红》里的张大,被廖东拒绝了,他可不演这种电影。

老谋子确实想过一镜到底拍《满江红》,他给演员发的合约可比廖东的时间长多了,这里面就包含排练时间。

可能年纪大了的导演,都有这种执念,也可能是被别人刺激的。

不是《1917》,而是《俄罗斯方舟》。

这是俄罗斯着名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在2002年的作品,这哥们拿过柏林金熊,在威尼斯和戛纳也有所斩获,国际上名气不小。

《俄罗斯方舟》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一镜到底电影,不是《1917》这种伪一镜。

整部电影就一个镜头,拍摄时间只有一天,九十九分钟,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然后……也就那样。

电影没什么剧情,大概就是带着观众参观了一下俄罗斯国立美术馆,电影一共动用了800多名演员,排练了7个月,尝试了4次,前3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才成功。

难度还是很大的,虽然是九十九分钟的电影,但是一次拍下来至少要两个多小时,而拍摄时间,真的只有一天。

因为俄罗斯国立美术馆要关闭了……

很多观众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很多,其实都是自己的意淫,人家导演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炫技,或者说满足一个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拿奖也和《俄罗斯方舟》无关,这电影只有一个多伦多目光单元大奖。

但是业内没人敢说这部电影不牛逼,你觉得垃圾,你拍一部试试?

老谋子也想试试……

然后被廖东劝住了,《满江红》这种剧本杀式的电影拍一镜到底有什么挑战性?

等以后吧……

很多人喷《满江红》强行反转,其实都没喷到点子上,这剧本最大的问题还是主题先行,也就是先入为主。

整部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往大了说,是小兵张大,副统领孙均、更夫丁三旺、马夫刘喜、舞女瑶琴……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受到岳飞报国精神的感召,前赴后继、舍生取义。

这是一个精神领袖和一大群平民英雄的故事,《十月围城》就是这个套路。

往小了说,就是一堆岳飞的手下,想要讨个公道,或者简略成一句话,“张大想让秦桧背《满江红》。”

在这个大主题之下,故事才能展开。

然后辰宇强行搞了几个设定。

第一,最后肯定要背《满江红》,这会让电影升华。

第二,张大必须死,他死了,舍生取义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