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国内独立电影的问题不是什么艺术院线,也和扶不扶持没太大关系,最重要的就是独立电影导演事儿太多。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国内很多独立电影并不是以故事为主,而是主题先行。
换句话说,就是导演在创作的时候,不是因为某个故事打动了他,所以他才创作,而是因为他想表达什么主题,然后再往里面填故事。
差别很大!
当一个导演为了一个主题而去编故事的时候,故事肯定就会不太合理,最典型的就是陈凯哥,他的电影几乎都是主题先行,然后几乎每个故事都讲不明白。
除了《霸王别姬》,所以陈凯哥当时并不想拍这电影……
王晓帅其实也差不多。
从《冬春的日子》开始,王晓帅拍的就是小镇青年,一直拍到《地久天长》,还是这些玩意,他最爱压抑、人性、执念……这么多年一点没变。
老实讲,《地久天长》算是一部好电影,剧情发展、节奏,主线和副线都还凑合,但还是刚才说的,王晓帅是先有了这个主题,然后填充的故事,看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点问题。
所以电影看起来更像是流水账,王晓帅是想展现一个家庭三十年来的浮沉,还是想要把计划生育、失独家庭、黑面舞、下岗潮、出国留学这些关键词都加到电影里面,让电影看起来更“深刻”?
大概率是后者。
至于有人说男女主角的表演情绪有时候不对劲,其实和演员关系不大,非线性叙事、跳剪留白、克制的表演……
这是典型欧洲文艺片的特点,王晓帅深谙此道。
往前翻翻,王晓帅其他电影也是这个路子,他一直都在重复自己。
要不怎么廖东一直觉得王晓帅鸡贼呢?人家的电影就是针对外国评委拍的。
只不过这几年东南亚其他小国家也学会了,人家拍得更彻底,更狠,尺度更大,所以王晓帅们很难再出头了。
媒体们很兴奋,上影节真没什么可报道的,现在就不一样了,#廖东狂喷王晓帅# 立刻就上了热搜。
其实大部分网友的想法和廖东差不多,主要是王晓帅每次都要喷院线,他们真看腻了。
还有不少女网友扒出了几个月前王晓帅宣传《地久天长》时发的朋友圈,大概内容就是让男大学生晚上带女朋友去看《地久天长》,三个多小时过去以后,宿舍就关门了……
又油腻,又鸡贼。
当然,也有人说廖东不尊重老前辈,《地久天长》豆瓣8分,是一部好电影。
廖东的粉丝直接反唇相讥,《狩猎》9.2,《我不是药神》9.1,8分有什么可豪横的?
廖东一点感觉都没有,王晓帅而已,喷了也就喷了,比票房两个人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没有可比性。
当导演廖东也比王晓帅强得多,他是柏林最佳导演,手里还有金熊,王晓帅有啥?
只有一个柏林评审团大奖,还是当年凭借《十七岁的单车》拿的,王京春和永梅的柏林影帝、影后跟王晓帅没有一毛钱关系。
……
喷完了王晓帅,廖东带着热巴跟于东吃了顿饭,一起过来蹭饭的还有宋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