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东继续笑道,“据我所知,《战狼3》的剧本还没写完,但是经哥主演的另一部电影《流浪地球》明年上映,我觉得这部电影票房就能超过四十亿。”
王海林眉头紧皱,“《流浪地球》?那部科幻片?中国的科幻片?”
“没错,我就是《流浪地球》的投资人,我对这部电影很有信心,王老师如果不相信,我们可以打赌。”
另一位嘉宾李爱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直接接话,“赌什么?”
廖东正愁没人给他搭梯子呢,“我们就不赌钱了,容易教坏小朋友,要不要赌果奔?这方面我还是很有心得的。”
大家纷纷想起了之前廖东和记者们打赌的事情,王海林一激灵,果断装哑巴。
窦文韬人还是不错的,立刻转移了话题,“廖导,我们都知道你是专业的电影呢,拍文艺片能拿柏林金熊,拍商业片,《我不是药神》已经拿下了将近三十亿票房,你能给我们解惑一下,为什么国产电影发展到这个时候,还是有那么多赔钱的烂片存在?难道我们国内的电影人不知道怎么拍好电影吗?”
廖东没有继续怼王海林,人家都认怂了,他还抓着不放,就显得度量太小,要是王海林再大放厥词,廖东有的是办法收拾他。
“你说对了,很多电影人就是不知道怎么拍好电影。”
这话一出,窦文韬也有点懵,他这么问只是想抛砖引玉,让廖东说点内幕,没想到廖东直接同意了他的说法……
梁文稻问道,“廖导何出此言?”
“很简单的道理,热钱为什么要进入电影圈?少数玩资本游戏的我们不算,其他热钱的最终目的就是赚快钱。而赚快钱有一个最显着的特点,就是需要可复制的产品。”
“前两年电影市场火热,加上政策倾斜,小鲜肉模式突然火了,然后热钱就盯上了这种模式,开始疯狂负责模式差不多的电影。”
“但是电影和其他产品不一样,他的生产周期非常长,一部好的电影,从筹备到上映,起码要一年的时间。为了节约时间,就要压缩筹备和拍摄时间,后期也糊弄糊弄完事,这样的产品不就是不专业的人干出来的吗?”
“而且还有一件事大家可能忽略了,就是热钱再压缩电影的筹备和拍摄时间,也不可能像香港电影黄金年代那样一两个月就上一部电影。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电影,其实是有些人看去年电影市场还凑合,想要跟着分一杯羹而上马的,肯定要赔钱。”
“但是你不怕电影市场迎来拐点吗?”
廖东翻了个白眼,现在什么都爱提拐点,其实就是盛极必衰的意思,这是事情的普遍发展规律。
但是廖东作为穿越过来的人,知道中国电影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巅峰,就不存在盛极必衰的情况。
“我很认同拐点论,但是你怎么知道电影市场已经到达巅峰了呢?之前电影市场萎靡只不过是我们的观众变得成熟了,他们不再喜欢烂片了,也不会被盲目的宣传给裹挟了。”
“《我不是药神》没有特效,没有爆炸,爱情线几乎没有,顶多有点喜剧,但是观众依然买账,这说明我们的观众还是爱电影的,他们分得清楚好坏。这难道不是一种好的现象吗?”
窦文韬问道,“所以你才觉得明年会出现好几部票房超过四十亿的电影?”
“没错。我们有四大档期,每一个大档期出一部三十亿票房以上的电影,其他几个热门档期再出几部二十亿以上的电影可太正常了。”
“我对中国电影充满信心!”